[中医]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 | |
[中医][图文]余艳红:充分发挥中医 | |
[中医]岐黄学者王伟任广州中医药大 | |
[中医][图文]清肺排毒汤正式处方来 | |
[中医][组图]中医抗疫!广州市第八 | |
[中医][组图]我国主流医学界四大“ | |
[中医][组图]治疗不孕不育、颈椎病 | |
[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昌林“以毒攻 | |
[中医药史][图文]胡希恕用一个方子折 | |
[思考中医][图文]余艳红:传承精华 | |
[疾病治疗]基于《瘟疫论》理论探讨新 | |
[医理研究]王永炎院士准确预测武汉疫 | |
[中医药史]中医经典必读 | |
[思考中医]中医人的自信从何而来?看 | |
[思考中医]传承和创新:中医在美国的 | |
[思考中医][组图]美国NCCAOM针灸及中 | |
文章导读: |
1.“风”——今年是厥阴风木司天,实际气候也是多风。风从火化,3月上旬出现了气温回升偏早偏高的现象,气象部门称:“3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3.5℃,较常年同期偏高2.3℃,……入春明显偏早”;“截至3月7日,与常年相比,西南东部大部地区、江南大部及福建北部等地入春时间偏早10天至20天”。中医理论认为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相表里,“实则少阳,虚则厥阴”。今年厥阴气来偏早偏强,出现气温回升偏早偏高即为厥阴气实的表现。但这种“风”和“火”是时邪而非伏邪,侵犯人体较表浅。故临床初起病轻者可按少阳病论治。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张璐治春温就力主从少阳论治,多用小柴胡加减。我们近期临床上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一般流感疗效甚佳。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用乌梅汤(乌梅、薄菏、白糖或冰糖)治温病。一般认为乌梅酸敛收涩,不宜外感初起诸证,但彭氏书中列举了15则病案,皆有卓效。彭氏认为“乌梅为风木要药,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张志聪《本草崇原》释乌梅:“梅实结于春,……主敷布阳气于腠理”;“味酸,得东方之木味,……而得春生之上达也。”乌梅的这一药性特点,用于厥阴风木所致肝、肺功能失常的疫病,特别是舌红少苔者,比较契合。此也符合《黄帝内经》“风化于天,治以酸温”的原则。彭氏此方从《鲁府禁方》“梅苏丸”化裁出,妙在方中“加薄荷以开卫气之闭束也”,更可免留邪之弊。
2.“寒”——前面已谈到今年的倒春寒较为严重,了解到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出现恶寒和全身酸痛者较多,符合受寒的证候特征。按伤寒的理论,受寒明显出现高热无汗头痛身痛者可用大青龙汤;恶寒明显且脉偏沉细者还可加附子。个别痰稀白量多者亦可用小青龙汤。青龙东方之象,应于风木春气,方名“青龙”,别有深意。
但倒春寒是时邪,中医疫病学说认为,疫病的重证都有“伏邪”因素。晚清无锡名医薛福辰说:凡病内无伏气,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发伏邪者也。
注意到这次H7N9禽流感得病者以老人为多(截至4月16日17点,共确诊发病71例,其中50岁以上的56例,占了78.87%;而20岁以下的青少年总共只有2例,且上海一儿童患者已治愈出院,北京的一名患儿亦已痊愈出院。另有一名4岁儿童是病毒携带者,未发病);老人中又以男性为多(50岁以上的56例中,男性43例,占了76.79%,而50岁以下的15例中,男8女7,无明显差别),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中医学理论认为男性中老年人的特点是命门阳气渐衰,若“冬不藏精”,则春季易发为温病。龙砂医学流派的代表医家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中论述道:“盖以肾气先虚,故邪乃凑之而伏于少阴,逮春时阳气内动,则寒邪化热而出”,“惟冬不藏精故受寒,其所受之寒,无不伏于少阴。”伏邪从少阴内发,故初起即可见里热重症。对伏气温病的治疗,柳宝诒认为“叶香岩之辛凉清解,则失之肤浅矣。愚意不若用黄芩汤加豆豉、玄参,为至当不易之法”。
此病危重证的治疗,尤当重视伏寒因素。柳宝诒说:“寒邪潜伏少阴,寒必伤阳,肾阳既弱,则不能蒸化而鼓动之,每见有温邪初发,而肾阳先馁,因之邪机冰伏,欲达不达,展转之间,邪即内陷,不可挽救,此最难着手之危证。”再考虑到前一阶段较为严重的倒春寒,个人意见在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应重用扶阳类方药(柳宝诒评喻嘉言用温阳法有“非此大力之药,则少阴之沉寒,安能鼓动”之论),而相对慎用苦寒重剂。
柳氏又认为“伏气随时外发,亦必兼挟时令之邪。”“其为时邪引动而发者……轻者可以兼治,重者即当在初起时,着意先撤新邪;俟新邪先解,再治伏邪。”故上述青龙、柴胡诸法,可以随机兼备。
3.“燥”——今年一之气的客气是阳明燥金,气象数据显示的降水量也明显偏少,应了《黄帝内经》“风化于天,清反胜之”的运气特点。注意到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除了大多干咳少痰外,乏力明显,且很快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咳痰带血,与2003年的SARS有相似之处。这就要考虑“伏燥”问题了。SARS是由庚辰年的燥、热伏邪“三年化大疫”而引发的,今年虽没有三年前的伏燥因素,但去年冬季后期的气候已经偏燥,提早出现的燥气可以对现在发生的疫病形成伏燥因子。尽管这种伏燥不深,但也是要考虑到的因素。伏燥伤肺,最易灼伤阴液,阴液一伤,变证蜂起,“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故治疗时尤当步步顾护其阴液。
从运气的观点看,疫毒藉时气而入侵,得伏气而鸱张。本病危重症的治疗,需从伏寒、伏燥角度来强调扶阳、护津的原则大法。
“伏气”是中医疫病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对温病重症的救治尤为重要,何廉臣在《重订广温热论》中告诫:“医必识得伏气,方不至见病治病,能握机于病象之先。”而现代中医教科书中对伏气问题常置而不讲,严重影响了中医治疗疫病的整体水平。
由于目前禽流感病机较复杂,变化较多,各种情况不能尽述。遵照《黄帝内经》天人邪“三虚致疫”的理论,当辨天(五运六气)、辨人(个体差异)、辨病证,三者结合起来,方能更全面体现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和三因制宜的灵活思路,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