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学院 >> 中医药史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岭南医学流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文章导读:

    国医大师<a href=

    邓铁涛表彰暨学术思想

    2009年7月1日,在“国医大师邓铁涛表彰暨学术思想成就展”上,医院党委书记古展群(右一)、院长樊粤光(左一)与邓铁涛教授(中)合影。

    刘赤选教授(左四)80寿诞时

    著名内科专家刘赤选教授(左四)80寿诞时,名老中医李仲守(右一)、钟耀奎(右二)、罗元恺(左一)、黄耀燊(左二)、李任先(左三)、陈宏珪(后排左一)、刘亦选(后排左二)向其祝寿。

    在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地域性医学流派如孟河医学、新安医学、海派中医、岭南医学的出现,促进了中医学术进步、繁荣和发展。不同地域医学流派的崛起、争鸣与交融,是构成当代中医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岭南地域之界定

    岭南,五岭以南,古为百越之地。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山语》综述明代以前有关“五岭”注释,认为五岭以大庾为首,台城之峤在大庾,骑田之峤在桂阳,都庞之峤在九真,萌渚之峤在临贺,越城之峤在始安。《辞海》“岭南”条曰:“地区名。即岭表、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岭表”和“岭外”是从不同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从中原地区看,称为岭外;从珠江三角洲看,又可称为岭表。它位于祖国最南端,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南濒海洋,北靠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五条山脉自然屏障,使之与中原内地阻隔,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风土人情、习俗气候不同,人的体质、饮食习惯亦不尽相同。岭南医学就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把中医药学的普遍原则与岭南地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逐渐形成起来的地域性医学。

    岭南之名始于唐贞观时十道之一,其所辖范围约在我国当今之广东、海南两省及广西大部分,也包括越南北部,历史上曾有“南海”、“广州”、“广南东路”等名称。广东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出现是在明代,清初因明制定为省。基于岭南地区历史沿革,学者对岭南医学的研究,采取“博古约今”取材原则。古代岭南地域较今广阔,故明清以前岭南医学取材范围较为广博,古代人物流寓入岭表、岭外,有文献可徵者,皆收而录之,此即“博古”;约今,是指明清以降,岭南医学取材范围相对约定。岭南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广东尤其珠三角,现时粤省之穗佛港澳,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影响辐射周边省市,学界习惯把广东称谓为“岭南”。因此,岭南医学流派研究,重点在明清以后尤其近代和当代,相对约定在广东省范围内。“岭南”所具有的人文地理含义决定了岭南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指这一地域的传统中医药学。

     

    [1] [2] [3] [4]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