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通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医人旗下网站:医学眺望医师考试认识中医人日文英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人 >> 中医美容 >> 针推美容 >> 正文

广告赞助more>>

针炙美容刺炙方法

  • 文章导读:

    三棱针

        三棱针的用法是利用三棱针刺破患者身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病、美容的一种疗法。

        l.针具
        三棱针为不锈钢制成,针柄较粗呈圆柱形,针身呈三棱形,针尖三面有刃,十分锋利。针长约6厘米,有粗、细两种。必要时可用粗毫针代替。

        2.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三棱针的消毒与毫针相同。治疗前,穴位及术者手指同时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

        (l)点刺法  针刺前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液聚集于针刺部位,术者左手固定应刺部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5~l分深,随后立即出针,挤出少量血液后用消毒于棉球按压止血。此法多用于四肢末端的十宣、十二井、八邪、八风等穴及耳尖、鼻尖等处。

        点刺耳尖可治疗麦粒肿、痤疮、红眼病、黄褐斑、银屑病等;点刺耳后静脉可治疗扁平疣、牛皮癣、疥癣等;点刺十宣、八邪治疗冻疮;点刺三阴交曲池后溪可治疗荨麻疹、湿疹、瘙痒症等。

        (2)散刺法  用三棱针或数支毫针围绕病变局部进行点刺,或循经点刺放血再结合拔罐。用于治疗斑秃、急性腰扭伤、踝部扭伤、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丹毒、顽癣、神经麻痹、带状疱疹等。

        (3)缓刺法  适应于静脉放血。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l分深,随即缓慢放血。常取尺泽曲泽委中等穴放血。用于治疗丹毒、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疔疮、发际疮等病。

        (4)挑刺法  用三棱针、粗毫针等挑破腧空或阳性反应点处的细小静脉。常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可治疗痤疮、麦粒肿、发际疮、痔疮、小儿疳积、急性腰扭伤等。

        3.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点刺、散刺和挑刺时,手法宜轻、浅、快;缓刺时泻血不宜太多,应避开动脉再刺血。

        (3)一般慢性病可1~2日刺血一次,3~5次为~疗程;急性病需连续治疗1~2次,出血量多者,可隔1~2周治疗1次。

        (4)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机制障碍者禁刺,有传染病者及孕妇、产后及体质虚弱者不宜用此法。

        火针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或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1.针具
        火针为较粗的不锈钢针,如圆利针或24号2寸长不锈钢针。依据不同的用途可选用不同规格的火针,如单头、三头等。

        2.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火针治疗疾病应辨证取穴,选穴宜少,针具及穴位皮肤要进行常规消毒。施术前将针放置在酒精灯上,从针体向针尖烧红,然后迅速刺入选定穴位内,立即拔出。刺入深度,胸背部宜浅,约1~2分,腰腹、四肢等处可刺2-5分深,起针后用消毒于棉球按压针孔。具体刺法分为两种。

        (1)浅刺法  针烧红后,轻轻在皮肤表面叩刺、点刺或浮刺,刺破皮肤即可。临床多用于痣、疣、雀斑、痤疮、黄褐斑、顽癣、血管瘤的治疗。

        (2)深刺法  左手拇指指甲掐按在穴位一旁固定穴位,右手持针将针烧红后,准确、迅速制入穴位,稍停随即退出,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痈疽、鸡眼、冻疮等。

        3.注意事项

        (1)一般面部慎用火针,避免刺得过深,遗留疤痕,用火针时,还应避开大血管、神经等。

        (2)术前应向患者做解释,以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

        (3)深刺4~5分时,针后须用消毒纱布敷贴,胶布固定l~2天,以防感染。

        (4)术后,局部有红晕或红肿属正常反应,2~3天内不宜沾水,以防感染。

        (5)火针进针宜速、准、深浅适中,出针宜快。

        水针

        水针疗法是用注射器将中、西药液注入人体的有关穴位或一定病变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通过针刺与药液对穴位的渗透性刺激作用,充分发挥综合效能。该疗法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可防治多种疾病。

        1.针具和常用药液

       (1)针具  常用1毫升、2毫升、5毫升、10毫升的注射器,常用的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可根据药物的剂量和穴位所需针刺的深度来选用。

       (2)常用药液  凡能用于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均可选择应用。常用于针灸美容的药物有:①当归丹参川芎黄芪板蓝根、银黄等中药注射液。②醋酸强的松龙、普鲁卡因、维丁胶性钙、胎盘组织液、三磷酸腺昔、维生素B1 、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西药注射液。

        2.操作方法

        (1) 注射部位   根据辨证论治选取对疾病、美容针对性强的经穴、耳穴、阳性反应点及经验穴,并且是肌肉较丰满处的穴位,一般取2~4穴为宜。

        (2)注射剂量  根据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按药物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剂量,不能过量。一般每穴一次注入量约0.5~2毫升;头面部穴位和耳穴,每穴注射0.1~0.5毫升;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每穴可注射2~15毫升。总之每次注射药物的总量,不应超过肌肉注射的常规剂量。

        (3)操作程序  选择适宜体位以便取穴。用已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将药液抽好。穴位局部先用质量分数为2%的碘酒消毒,后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脱碘。左手按压穴位周围,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液,即可将药液推入穴内,并酌情掌握推药的速度和推注的深浅。一般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反应强者亦可隔2~3日注射1次。

        3.临床应用
        水针适应范围广,用于治疗美容方面病症的如脱发、斑秃、熏黑斑、三叉神经痛、腮腺炎、荨麻疹、带状疱疹、瘙痒症等等。

        4.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注射前应注意抽回血,以免将药液注入血管内发生意外。

        (2)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注射前必须做皮试,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慎用,严重副作用的药物不宜采用。

        (3)药液不宜注射到关节腔、脊髓腔,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针尖触及神经干,病人有触电感时,应稍退针,或改变进针方向,避开神经再注射药液。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法是将羊肠线理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该法具有效速与效力持久两种效益,很适宜于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病症。

        穴位埋线的器具有0~1号铬制羊肠线、9号注射针头、腰椎穿刺针、埋线专用针、手术刀片、刀柄、持针器、注射器、剪刀、镊子、三角缝皮针、质量分数为0.5%~1%的盐酸普鲁卡因、龙胆紫、消毒纱布、消毒手套等。

        1.操作方法
        医者双手认真清洗,埋线部位、器械均常规消毒,术者戴帽子、口罩及消毒手套。埋线局部以质量分数为0.5 %~ 1%的盐酸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

        (1)专用埋线针理线法  专用埋线针长约12~15厘米,针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剪取约1厘米长的羊肠线段,线段中点置于理线针尖缺口处,线两端用止血钳夹住。右手持针,左手持钳,针尖以15度~45度角从麻醉点刺入穴位。直到线头全进入穴内,再进针0.5厘米后将针退出。针口覆盖消毒纱布,并压迫针孔片刻,胶布固定。

        (2)三角针理线法  在距离穴位两侧1~2厘米处,用龙胆紫标记进出针点。皮肤常规消毒后,在标记处用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用持针器夹住带羊肠线的三角缝皮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皮肤下的深层组织,从对测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孔之间的皮,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敷盖消毒纱布3~5天。一般20~30天埋线一次。

        (3)切开埋线法  在选定的穴位上,用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用刀尖刺开皮肤0.5~1.0厘米,先将血管钳探到穴位深处,经过浅筋膜达肌层找到敏感点,按摩数秒钟,休息1~2分钟,然后用0.5一1厘米长的羊肠线4~5根埋于肌层内。注意肠线不能理在脂肪层或过浅处,以防止因不易吸收而致局部感染,切口用丝线缝合,盖上消毒纱布,5~7天后拆线。

        (4)注射针埋线法  用9号注射针头做套管针,28号2寸毫针剪去针尖做针芯,将羊肠线l~1.5厘米放入针头内。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透皮肤到所需的深度,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头,将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

        (5)腰椎穿刺针埋线法  方法基本同上。埋线前可先在进针处用普鲁卡因做浸润麻醉,以减轻疼痛。

        2.  临床应用
        穴位埋线临床多用于斑秃、慢性鼻炎、银屑病、癫痫、中风后遗症、慢性胃炎、白癜风、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哮喘病等。

        3. 注意事项

        (l)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用普鲁卡因做局麻时,应先做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阳性者可用利多卡因。

        (3)局麻不宜过深,以免降低疗效。

        (4)埋线部位宜选肌肉丰满处,肠线应埋于肌肉或肌肉与皮肤之间,线头不可外露于皮肤。

        (5)应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6)三角针埋线时要轻、准,防止断针。

        (7)剩余羊肠线,可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中,使用前再以生理盐水浸泡。

        (8)对有肺结核、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者,以及孕妇、高热者不宜用本法。

        (9)在同一穴上做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针孔。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是将制做好的药物贴敷在穴位上,通过药物、腧穴和经络的共同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只需临床常用的一般药物,经过加工制成所需剂型,药物外用见效快、疗效高、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易为广大美容爱好者所接受。

        1.常用药物

        (1)芳香通络药  麝香、珍珠粉、冰片、薄荷及六神九、咽喉丸等。

        (2)辛窜之品  细辛白芥子、甘遂、巴豆、天南星、生姜、葱白、大蒜、斑蝥、马钱子、米醋。

        (3)新鲜植物药  仙人掌、丝瓜、丝瓜叶、菊花金银花

        (4)血肉有形之品  鳝鱼血、白花蛇、全虫、蝶蚣、鳖甲等。

         另外,经方、验方或目拟方等大都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

        2.剂型及用法

        (1)散剂  又称粉末剂。是将药物粉碎、混合而制成的剂型。使用时可直接将药粉敷于穴位,外用敷料固定。也可做成药包、药袋,敷于病变部位或穴位,如背部的穴位、脐、足底等处。

        (2)泥剂  多采用单味鲜药捣成泥糊状,直接贴敷于穴位。如取鲜丝瓜捣碎,取汁外涂于面部太阳穴、四白穴等处,以增白祛皱。

        (3)糊剂  是将药粉与生姜汁、酒、醋、鸡蛋清、白水等混合调成糊状贴敷于穴位上。如用金黄散、七厘散外敷患处治疗痈疽、跌打损伤等。

        (4)膏剂  膏剂分硬膏、软膏两种。美容常用的是软膏。软膏是将药粉与动植物油或凡士林、羊毛脂等调成膏,如斑秃油膏、湿疹油膏等。使用时将其外敷于穴位或患处,外盖纱布、油纸,再以胶布固定。

        (5)丸剂  即用药未加水或面粉、蜂蜜等制成硬质小药丸。将其贴敷于穴位起压迫作用,可缓慢发挥药力,如耳穴压药丸治疗近视,涌泉穴贴药减肥,牵正穴贴药治疗面瘫等等。

        3.常用穴位

        (1)局部贴敷  若病变局部症状突出,损害范围较小,可采用局部贴敷药物。

        (2)特殊穴位贴敷  如面瘫贴牵正,雀斑贴肺俞,痤疮贴曲池合谷,少白头贴涌泉,扁平疣贴骨空穴,白癜风贴中魁,风疹贴大椎,皮肤瘙痒血海,神经性皮炎贴内关,荨麻疹贴神阙,足癣贴玉枕穴,腮腺炎贴涌泉等。

        4.注意事项

        (1)颜面部一般不宜贴敷刺激性药物、避免药物入眼。

        (2)外用药物应注意妥善保存,严禁内服。如发现用药过敏者,应立即停止贴敷。

        (3)选穴宜精,每次贴敷2~4穴。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24~48小时为宜,夏季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贴敷2~4小时即可。

        (4)孕妇、幼儿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穴位磁疗
        穴位磁疗法是运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即将磁珠、磁片或磁疗机的磁头贴压作用于穴位、经络。它具有镇痛、镇静、消炎、消肿、降压、调节经络平衡的作用,因该法无创伤、治疗简便,因此易被美容患者所接受。

        1.器具

        (l)磁珠  直径3毫米、厚2毫米、磁通密度约500 ×10的-4次方特斯拉,常用于耳穴的贴压。

        (2)磁片  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大号的直径在30毫米以上,中号的直径为10~30毫米,小号的直径在10毫米以下。其中直径在10~30毫米、厚约4毫米左右,磁通密度在 500×10的-4次方~2 000×10的-4次方特斯拉的磁片最为常用,临床适用于体穴及病变局部贴敷。

        (3)磁疗机  磁疗机常用的类型主要有旋转磁疗机(简称旋磁机)和电磁疗机两种。其基本原理是通电后使磁体产生一定强度的交变磁场。磁通密度一般固定,亦有可调节的。磁头有圆形、条形、环形或针头等多种形式,可供不同的部位、穴位治疗时选用。

        2.操作方法

        (l)直接贴敷法 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将磁珠或磁片直接贴敷在穴位或病变局部。常用的方法有:

        单置法  只用一块磁片,将其板面正对治疗部位,此法使用局限于浅部病变。

        对置法  将两块磁片的异名板面以相对的方向贴敷在穴位上,此法适宜于四肢部位的阴阳经穴的对贴和耳廓前后的对贴。

        并置法  在病变范围两端贴敷异名极磁片,此法适宜于病变浅、范围较大的部位。

        (2)间接贴敷法  将磁性材料缝制在生活用品上,制成磁疗背心、口袋、手表、戒指、耳环等,患者穿戴在身上,使穴位接受磁场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疾病。

        (3)磁针法 ①将皮内针或毫针刺入穴位后,再于针柄上放一块磁片。然后用胶布固定。②在刺入穴位的针柄上接上电磁疗机的磁块,一般每次治疗约15~20分钟。本法能发挥针刺治疗、磁疗和电磁疗的多重作用。

        (4)磁疗机法 ①旋磁机  病位表浅者,将两个互为异名的旋磁机头顺着发病区并置;病位深者,用两个同名极旋磁机头对置于穴位上。每个穴位或部位治疗5~10分钟,每次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30分钟。②电磁疗机  将磁片缠绕固定在电针机的两根导线上,再放置在选好的穴位上加以固定,然后打开电针机,强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分钟。

        3. 临床应用
        穴位磁疗用于美容治疗方面,可治疗多种病症,如麦粒肿、带状疱疹、近视、鼻炎、面瘫、神经性皮炎、冻疮、鸡眼、网球肘等。

        4. 注意事项

        (l)磁疗剂量从小剂量开始,2天后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大强度。

        (2)磁疗后,若出现心慌、心悸、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乏力、低热等副作用,轻者可适当减量,不需处理,重者可取下磁片中断治疗。

        (3)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 4×10的9次方/L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4)磁片应保持清洁,可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旋磁机治疗操作时,磁头应紧密平行地接触穴位或治疗部位,磁头过热要及时更换,严防烫伤。治疗结束应及时关机。

        (5)用穴位磁贴治疗急性病患者一般需3~7天,慢性病患者治疗一个月后,休息1周,再继续下一疗程。

        穴位激光照射

        穴位激光照射法是利用激光束照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具有类似针的作用,又有灸的温热效应。因其操作简便、收效快、应用广泛,故易被美容患者接受。

        1.激光仪及操作方法

        激光仪的种类很多,在针灸美容的临床应用中,有两种类型激光仪应用最为广泛。

        (l)氦一氖激光治疗仪 氦一氖激光治疗仪是用连续型氦一氖激光器作为产生激光针的光源。其工作物质为氦一氖原子气体,发射波长为632.8毫微瓦,功率为1毫瓦至数十毫瓦,照射距离一般在20~30毫米,最远可达100毫米,穿透组织深度为10~15毫米,临床称之为“激光针”,以功率在10毫米以下的小功率氦一氖激光针灸治疗仪最为常用。使用时,首先令患者选择合适体位,走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照射距离依激光器的功率及病情需要而定,照射点与光束应垂直,一般以10毫瓦以下的激光器为宜,接通电源,调节电流量逐渐达到最佳工作量。每次选2~4穴,每次每穴照射5分钟左右,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每日1次,照射10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10天。

        (2)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是由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受电激励后产生的波长10.6微米的中红外光。当激光束呈散光时,功率多在20~30瓦,用以穴位照射,可以产生热效应和针刺效应,因而可用其作为激光灸。当激光束聚焦时,功率远远大于散射时,一般用于病变组织的凝固、烧灼、切割,用于根除病灶。使用时,首先打开水循环系统,再开机,将所有的旋钮调至零位后,接通电源,依次开启低压、高压开关,调整电流量至最佳工作量。若以散光照射时,距离应为150~200厘米,以病变局部或穴位舒适而有热感为度。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若以聚焦点灼穴位,或直接对准病灶基底部进行焦化、气化或切割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输出功率、距离和治疗时间。治疗结束,与开机顺序相反关闭各旋钮,约15分钟后关闭水循环系统。

        2. 临床应用

        穴位激光针灸疗法用于美容方面,可治疗各种皮肤炎症、溃疡、斑疹及表浅的瘤、痣、疣等,还对面瘫、口疮、酒渣鼻、病毒性角膜炎、痤疮、斑秃、泪道阻塞等影响颜面、体表美观的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 注意事项

        (1)采用激光治疗时,当患者接受面部激光治疗时,术者须戴防护眼镜。患者不可直视激光束,以免损伤眼睛。

        (2)使用激光仪治疗时,应从小剂量、短时间开始,光束要对准需要照射的病灶或穴位。

        (3)对癫病、心脏病患者禁用激光照射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