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中西医治疗措施

时间:2009-5-7 18:29:52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2009年5月1日我国卫生部发布通告,将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明确将其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此前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A(H1N1)型流感指代当前疫情,而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按照我国惯例,中国则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

1.临床症状

人感染猪流感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2.体征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3.预后

人感染猪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1N1者预后较差,病死率约为6%。

二、诊断

人感染猪流感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1.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猪流感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

2.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

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

4.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可确诊为人感染猪流感。

三、治疗

2009年4月29日卫生部发布了《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规定了中西医的治疗措施:

(一)西医治疗

1.对症支持

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对人感染猪流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2.药物治疗

①抗病毒治疗: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 达菲)。达菲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猪流感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剂量75mg Bid, 疗程5天,儿童慎用。从美国最近的猪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②抗生素:如出现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二)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身、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附:深圳市卫生局公布的中医药预防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方案

  ①“防感汤”配方:黄芩5克、黄芪10克、藿香10克、防风5克、葛根20克、甘草5克。此方扶正祛邪、解表祛湿。

  以上药方的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以上剂量为成人1日剂量,小儿酌减,孕妇、脾胃虚寒者遵医嘱。

  ②“1号方”:适应于体质壮实或平素烟酒过度的人群,药物组成为:葛根15克、黄芩10克、藿香10克、生薏仁10克、生甘草5克。功效:清热化湿,透表达邪。

“2号方适应于体质虚弱或自汗易感冒的人群,药物组成为: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银花10克、生甘草5克。功效:寓清于补,防止苦寒伤中,并借宣发之品,振奋卫阳,抵御外邪。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