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常识完全解答
7.AFP阳性就是肝癌吗?AFP阴性就不是肝癌吗?
首先说明除肝细胞肝癌以外,尚有许多其他的疾病会出现AFP阳性,因此在解释AFP阳性的结果时应全面分析,仔细鉴别。以下疾病可出现AFP增高:
(1)非癌性肝病:
①急性黄疽型肝炎:约19%的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可伴有AFP升高,大多数在200µg/L以下,其AFP高峰持续时间较短,1—2周后有所下降。
②慢性乙型肝炎:有报道该型肝炎有19.9%一34.4%的患者出现AFP升高,其中以慢性活动性肝炎出现AFP升高者较多。升高幅度大多在200µg/L以下,但也有少数病人AFP可升高至201—500µg/L,个别甚至可高达800µg/L。但多在3个月内降至正常水平。
③重症肝炎:约有50%的重症肝炎出现AFP升高,个别可升至800µg/L以上,但随病情好转而降至正常。
④肝癌术后合并肝炎:此时可出现AFP升高,有时升高幅度可能会较大,此时应注意与肝癌复发鉴别。
⑤肝硬变:近一半左右的肝硬变病人伴有AFP不同程度的升高,升高持续的时间多在3个月以内。
(2)胚胎癌:部分胚胎癌可致AFP明显升高,如睾丸、卵巢、骶尾部及后腹膜畸胎瘤等,睾丸畸胎瘤AFP扩散法阳性率约为25%。AFP升高的原因是胚胎癌中的卵黄囊成分合成AFP。
(3)胃癌及其他肿瘤: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胆囊癌、肺癌以及非内胚层肿瘤如肾癌、乳腺癌等均可产生AFP,导致血清中AFP升高。其中以胃癌最常见,占胃癌的1.3%~15%,尤其是伴有肝转移者。产生AFP的胃癌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学上属于髓样癌。产生AFP的胃癌恶性程度较高,肝脏转移率也较高(63.6%~73.7%),但其AFP并非来自肝转移灶周围的再生肝细胞,其预后差。患者血清AFP水平的高低与预后无关,但术后血清AFP监测有助于了解复发和转移,肝或周围**转移者,胃癌术后血清AFP下降不显著;术后AFP下降后再度升高,提示胃癌复发。
(4)遗传性持续AFP升高:该种情况比较少见,一个家系中可有数名AFP升高者。须注意与肝癌鉴别。
其次再说明不是所有的肝细胞癌均出现AFP阳性。肝细胞癌中AFP合成的差别可达1000倍。有些病例不产生AFP或产量极少。这种AFP阴性的肝癌约占肝细胞癌的10%。其原因可能是:①存在两种肝癌细胞,一种合成AFP,另一种则不能;②AFP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时相合成,不处于此时相对不能合成AFP;③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和低分化癌细胞很少合成或不能合成AFP;④癌**严重坏死时,影响AFP的合成;⑤有的肝癌**中纤维间质较多,使AFP不易进入血液,从而造成血清AFP含量降低或阴性。
以上说明,AFP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是相对的,在作出诊断时,应谨慎、全面地分析AFP的结果,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从而减少或避免误诊。
8.如何区分肝癌和非癌肝病出现的AFP升高?
肝癌细胞可以产生AFP,而一些非癌性肝病也可产生AFP,如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变,通常非癌肝病产生的AFP量较少,且持续时间短。有些肝癌常会合并慢性活动性肝病,而慢性肝病本身又潜伏着肝癌的隐患,给AFP升高病人的鉴别造成困难。
一般认为非癌肝病中,AFP的浓度多在500µg/L以下,且为一过性。其产生AFP的机理与肝细胞的再生有关,此外,肝炎病毒对AFP合成基因的去抑制,使AFP合成增多,也可能是AFP增高的原因。由于肝癌多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所以对AFP含量较高的病例应注意发生肝癌的危险性。以下几方面有助于鉴别:
(1)肝癌除非经过有效治疗,AFP多持续升高,而慢性肝病的AFP升高多为一过性,随病情好转而下降。
(2)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数倍于正常,而AFP轻度升高;动态观察,AFP与ALT呈同步关系,即二者几乎同时升高或下降;此时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反之,如AFP升高明显而ALT正常或AFP的升高不伴有ALT的异常,则肝癌的可能性大。
(3)AFP浓度在500µg/L以上时,即使ALT轻度升高,仍考虑肝癌的可能性大。
(4)急性肝炎过程中伴有血清ALT的升高,而肝癌ALT正常或轻度升高。
(5)慢性肝炎、肝硬变少数病例可出现AFP升高,而ALT显示正常或轻度升高。此时须注意与早期肝癌鉴别,应对AFP进行动态观察,最好每2~4周复查1次,同时进行影像学的动态观察。除个别病例外,AFP多在3个月左右显示下降趋势,而肝癌AFP呈持续高峰或逐渐上升。
(6)非癌性肝癌AFP阳性率约为23%,含量大多在200µg/L以下;肝癌阳性率大致为70%,且多数在200µg/L以上。但不能根据一次AFP浓度在200µg/L以上或以下,闹作出肯定或否定肝癌的诊断,须动态观察AFP并结合影像学资料作出诊断。
总之,如慢性肝病患者出现AFP升高,应密切动态观察AFP的变化,周密检查(包括影像学),注意肝癌发生的危险性。
9.AFP增高的程度与肝癌的严重程度一致吗?
肝癌病人AFP主要是由肝癌细胞产生的,因此AFP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情况。一般地说,AFP越高、癌**分化程度越差、临床病情进展越快、手术切除机会越少,患者的生存期亦越短。
(1)年龄与AFP的含量;肝癌病人中AFP对流法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如20~29岁年龄的阳性率为85.7%,40—49岁年龄组为67.5%,而60岁以上组阳性率为70%。性别与AFP的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关系。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AFP的含量:肝癌患者HBsAg是否阳性与AFP的关系不大。
(3)普查与就诊病人的AFP含量,普查病人中肝癌的AFP扩散法阳性率明显低于就诊肝癌病人,而普查病人中早期肝癌率较就诊肝癌病人高。
(4)临床分期、病型、是否合并肝硬变与AFP的关系:肝癌早期病人AFP含量明显低于中、晚期病人,但中、晚期病人之间AFP的含量差别不大,此点国内外报道有相似之处。而病型、是否合并肝硬变及肝硬变的严重程度与AFP关系不大。
(5)肿瘤大小、大体病理与AFP含量:一般肿瘤体积越小,AFP含量越低。有资料显示,AFP扩散法阳性率在单个结节小于5cm的小肝癌为26.9%,而巨块型为62.2%,多发结节型为53.8%。 (6)**学类型、分化程度与AFP含量:肝细胞癌AFP含量最高,其次是混合型肝癌,而胆管细胞癌最低。癌细胞分别为I级和Ⅳ级者,AFP含量较低,Ⅲ级AFP含量最高。
(7)AFP含量与肿瘤切除率及病人生存率的关系:AFP含量在20~5000µg/L者,切除率最高;而AFP小于20µg/L者次之;AFP大于5000µg/L者,手术切除率最低。AFP大于5000µg/L的肝癌病人,1年生存率最低。
总之,普查病人,病期早、肿瘤小者,其AFP含量也低,手术切除率较高,生存期也较长;分化好和未分化肝癌、年龄大、非肝细胞型肝癌AFP含量较低。
10.AFP的动态改变与肝癌病情变化有什么关系?
AFP是由肝癌细胞产生的,所以AFP的动态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癌病情的变化,评价各种治疗,估计手术的疗效以及预报复发。
(1)AFP的动态改变与病情变化的关系:一般情况下,AFP含量的上升多提示病情的恶化,几乎没有随AFP含量的上升而病情好转者。但AFP含量的下降,则既可能反映病情好转,也可能提示病情恶化,须结合各项资料全面分析。
(2)AFP动态改变与各种治疗方法的评价:AFP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大小,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可视为各种治疗方法消灭肿瘤能力的一个敏感指标。据分析术后AFP是否降至正常值,是影响预后最明显的因素。在各种治疗方法中,小肝癌行根治性切除后,几乎全部病例AFP降至正常,反映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效果最为理想;大肝癌病人能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者,大约63.6%的病人AFP降至正常;经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AFP降至正常的比率明显下降,提示治疗效果欠佳。
(3)AFP动态改变与肝癌手术的关系:
①术前AFP动态改变与手术切除率和预后的关系:在AFP持续高浓度、持续中等浓度及低浓度升高三者之间,手术切除率及1年生存率均依次升高。术前AFP持续阳性6个月以内者,根治性切除率为70.8%,术后AFP降至正常者占?9.2%;而AFP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者,大多数无根治性切除的机会,AFP也难降至正常。
②术后AFP动态改变对判断手术彻底与否、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AFP对流法在2~3周内转为阴性,放免法测定AFP的含量也多在2个月左右降至正常。若AFP含量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不大,或经过一段时间的AFP含量下降后又再升高,或者是AFP转阴性后再度转为阳性,是癌肿切除不干净、局部复发或已有转移的征兆。
(4)AFP动态改变与肝癌预后的估计:根据AFP的含量及变化特点,将肝癌分为三种类型:①AFP含量在10µg/L以上,且AFP每周变动大于10µg/L;②AFP含量在10~200µg/L之间,并且在3~4个月内AFP含量变动达1000µg/L;⑧AFP含量在200µg/L以下并AFP全过程变动在200µg/L以内。该三种类型预后不同,第一种类型预后最差。
11.检测AFP有什么临床价值?
在不同的时期,产生AFP的场所也不相同。在胚胎期,胎儿肝细胞、卵黄囊是产生AFP的主要场所;出生后,当肝脏受损伤出现肝细胞再生时也可产生较多的AFP;肝癌细胞本身也具有合成AFP的功能。因此检测AFP除在肝癌的诊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应用:
(1)对肝炎预后的评价:一般认为AFP是由再生肝细胞产生的,所以其变化与肝细胞的再生有关,而与谷丙转氨酶(ALT)、肝炎类型、自身抗体的有无及**学所显示的严重程度无关。肝细胞再生的数量及时间与肝炎的预后关系密切,因此测定血清AFP浓度,有助于判断肝炎预后。
急性肝炎AFP可在病后1周出现,4周达高峰,然后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约2个月内消失。AFP在急性肝炎的检出率为23%一65.2%。AFP升高多为轻度升高,少数可达到1000µg/L。AFP显著升高提示病情加重或有慢性迁延的倾向。如急性肝炎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如ALT、胆红素等恢复后,而血清AFP仍不下降,提示病情向慢性发展。
重症或暴发性肝炎的预后与AFP也有一定关系,AFP血清浓度低或是阴性者死亡率高,而AFP阳性或浓度偏高的暴发性肝炎患者,死亡率较低。对严重的肝坏死,出现AFP,表示有肝细胞再生,如果AFP阴性,可能预后较差。
慢性肝炎患者AFP也可升高,这种升高反映了肝细胞的再生,与病变的活动性有关。慢性活动性肝炎的AFP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
(2)在肝硬变随防中的意义:肝硬变活动时可以检测到AFP,但一般不超过400µg/L,时间也较短暂。如果AFP超过此值、长期持续阳性或是突然显著升高者,应考虑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能。肝癌较多发生于HBsAg阳性而肝功能正常的肝炎性肝硬变中,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定期检查,观察AFP的变化,必要时做影像学检查。
(3)在胚胎源性肿瘤诊断治疗上的应用,含有卵黄囊成分的胚胎源性肿瘤、混合型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混合型绒癌皆可能检出AFP,其中尤以卵黄囊瘤者AFP的含量最高。AFP的动态变化也可用于观察其治疗效果。
(4)在产科中的应用:检测孕妇或羊水的AFP可用于检查胎儿的开放性神经管缺损,包括无脑儿及脊柱裂。在这类胎儿,其胎血中的AFP可从暴露的神经**及脉络丛的体液和毛细血管透人羊水,使羊水AFP成倍升高,母血中的AFP随羊水中的AFP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可先做母血.AFP检查,必要时再做羊水检查。此种检查宜在妊娠前30周进行。
另外,胎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脐膨出、先天性食道或十二指肠闭锁、脑积水、骶尾骨畸胎瘤、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等羊水内AFP明显升高。妊娠并发Rh或ABO同种免疫、糖尿病胎儿、胎盘功能不全、双胎、过期流产、胎儿窘迫及死胎等,羊水中AFP也可升高。
12.肝癌普查有什么价值?
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的不适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病情常发展至中、晚期,从而失去手术切除的治疗机会,这样的病例在临床上几乎占到3/4以上。随着诊断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更新、完善,在客观上具备了对肝癌作出早期诊断的条件,但大多数病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到医院找医生检查,故难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早期诊断必须强调在临床症状出现前,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尽早地作出疾病的诊断,肝癌普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途径也是主要途径之一。
和其他肿瘤普查一样,肝癌普查的价值就在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971年在上海普查300万人,检出肝癌400余名,其中近300名为早期肝癌病人。1983年在启东进行了上百万人的普查,发现499例肝癌,其中I期肝癌为177例(35.5%)。普查发现肝癌的切除率为65.0%,而就诊者中发现的肝癌仅有30.6%的病人获得手术切除。术后病人的3年生存率在普查病人为38.7%,而在就诊病人仅为12.0%。
可见,通过普查,能发现许多无症状的早期肝癌病人,使他们获得早期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以延长生存期限。在我国许多地区的肝病患者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此外,通过普查宣传教育,可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定期查体的自觉性,从而有利于肝癌及其他许多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由于肝癌普查检出早期肝癌病例,也推动了临床工作的进展,如肝癌与肝硬变、肝脏其他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早期肝癌的定位诊断;低浓度AFP持续阳性的观察以及小肝癌生物特性等诸多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