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使用不当的六种情况

时间:2009-8-16 上午 11:02:38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    作者:杨毅恒 翟…  

1 缺乏中医辨证方法的运用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一种病有不同的“证”,不同的病在发展过程中又可以出现相同的“证”。而西医诊断治疗以“辨病”为标准。例如同为耳聋、耳鸣的病症,中医“辨证”则有肝胆火旺或肝肾阴虚之不同,用药也会大不相同。不遵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胡乱用药,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从抽样调查的结果看,综合性医院中95%的中药注射剂是由西医大夫使用,中医医院中也有80%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大夫使用。不熟悉中医理论的西医大夫使用中药注射剂很容易发生对病不对证的情况。例如,对某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西医大夫选用静滴脉络宁注射液治疗1 周后症状不见好转,反而出现了头痛难忍的不良反应。改用清开灵注射液后,病情很快好转。该患者在表现出高血压常见的头晕肢麻、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外,还伴有舌质红、苔腻稍黄,脉弦滑。这些症状属于痰热蕴结及肝阳上亢的证候。治疗原则应是清热化痰、平肝潜阳。中医理论认为脉络宁具有养阴活血的作用,而不具有清热化痰、平肝潜阳之功效。

2 剂量过大或浓度偏高

    曾经有研究人员对39个由于不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导致病人死亡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39人中有11人属于用药剂量大或药液浓度高。

    另有研究人员对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在中医医院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剂量使用的品种数量竟高达91.54%,其中血栓通、灯盏花和复方丹参等品种的注射液100%超剂量使用。我院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我院2001年至2005年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共22起,其中超量使用的有10起。血栓通注射液说明书规定静脉注射用量一次2~5ml,但某些医生一次用量达到15ml。

    北京药学会在对部分中药注射剂进行用药调查中发现,醒脑静注射液有59.8%的患者在使用时超出说明书用量,灯盏细辛注射液有0.99%超剂量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有4.15%超剂量使用。

3 忽视与输液配伍产生的超量微粒

    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容易发生药物颗粒增多、体积变大的现象。研究人员考察了7种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发现配伍后某些输液虽然澄明度很好,但微粒的数量和体积增加。另有研究报道称,把复方丹参鱼腥草黄芪、参麦、路路通、刺五加、脉络宁、红花及岩舒等9种中药注射剂分别溶于0.9%氯化钠中,10μm 以上微粒的数量显著增加。

    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配伍后pH改变,有效成分因溶解度下降而析出。如清开灵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比在5% 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数明显减少。因此建议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清开灵的溶剂。

4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主要原因也是混合后pH值发生改变。如在含双黄连注射剂的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即出现棕黑色沉淀;在清开灵输液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或维生素B6后即出现浑浊。为避免发生意外,在没有弄清是否会产生配伍禁忌时应该尽量分别注射。中西药配伍使用时,混合的药物品种越多,配伍禁忌发生的几率越高。即使不发生配伍禁忌,药物配伍后也应尽量在短时间内用完。

5 用药过程操作不够规范

    药物使用时滴速过快、用药剂量过大、浓度过高,瞬间进入静脉的药物过多,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另外加药方法不同也会使混合液出现不同的变化。例如将维生素C 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分别加入和混合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其微粒变化不同,混合后加入法其微粒高于分别加入法;青霉素注射液与双黄连注射液混合后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其微粒多于分别加入法数十倍。这些情况提示我们操作时应注意采用稀释后再混合的方法。

6 忽视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存在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过敏体质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高于常人。有研究人员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统计,结果在86位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中对双黄连注射剂有过敏反应是20人。此外,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态等因素都影响机体对中药注射剂的反应。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