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二五”卫生科技发展规划

时间:2012-3-23 下午 02:20:10   文章来源:广东省卫生厅办公    作者:佚名  

 

四是2008年开展了广东省第二批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建设,重点建设33个医学重点专科及55个特色专科。通过三年建设,我省医学科技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部分专科在所属领域取得一定的话语权。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华医学会分会主任委员1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14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1项,863计划项目17项,973计划项目11项,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12项,获各级科研经费总额达4.3463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二等奖30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191篇,国内核心期刊5461篇,非核心期刊1823篇,独立完成专著150本;人才队伍中,现有博士873人、硕士1277人,较2008年分别增长43.1%、41.2%;现有有博导153人、硕导435人,较2008年分别增长26.4%、43.6%。
    五是实施“广东省名医工程”项目立项35项取得成效,培养各类医学人才595名,培养院士2名、博士研究生142名、硕士研究生201名、进修生236名,接受访问学者16名;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9项;获得专利数13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44篇,发表SCI收录论文63 篇,完成专著11本,参编专著24本。
    六是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共受理课题申报5062项,其中立项资助课题1541项,占总申报数30.44%,立项非资助管理课题1073项,占总申报数21.20%,累计资助金额达1410万元。据对2004~2008年期间立项、已到期结题的课题结题情况的统计,“十一五”期间,平均申报结题率为81.56%,平均批准结题率为66.22%。据对已通过结题的项目统计,共发表文章5718篇,SCI收录193篇,出版专著176部,获得专利38项,获省部级奖励108项,培养博士345人,硕士1486人,进修生4579人。
    七是人才建设方面,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8人、中组部千人计划3人。此外,一批卫生医药领域科学家入选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
    4、医药卫生科技专业人才初具规模。广东省现有卫生人员55.0万人(不含村卫生室),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卫生技术人员44.6万人。“十一五”期间,我省充分利用国家、地方人才政策,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引进和吸引了大批掌握高新技术、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目前,我省在卫生医药领域拥有科学院/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42人。其中,长江学者10人,国家杰青19人,千人计划人才3人,入选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5个和领军人才4人。
    总的来说,我省卫生科技工作有三大优势,一是国家、省和社会对医药卫生科技工作高度重视;二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为医药卫生科技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培养和引进了大批人才。但我省卫生科技工作的发展水平仍不能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仍不能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仍然是我省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

威胁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我省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湿润,病原体易于滋生和蔓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华支睾吸虫病等常见传染病发病居高不下。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8534例,居全国第6位;2006年全省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仍然达4.6%。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呈死灰复燃状态,2006年-2010年,全省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别为5.8、6.8、6.9、7.2、7.4万例。“十一五”期间,全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694.90/10万,死亡率为1.18/10万,病死率0.17%,2010年的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5.15 /10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在危害我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2、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疾病谱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已成为我省城乡人群寿命损失的最主要病因,造成的死亡人口占最佳劳动力人口总死亡的60~70%左右。有效地预防和延缓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控制慢性病患病率将成为提高寿命、保持健康生存水平的关键,也应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2010年上升到275.8/万,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PD缺乏症、总唇腭裂、多指/趾、胎儿水肿综合征等高发病种占总出生缺陷的63%,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我省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
    3、人口老年化问题突出。未来十年我省人口仍处于上升阶段,人口总量上升趋势将持续至本世纪中叶。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口结构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据预测,到2020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6%。老龄化社会、医疗保健康复等问题突出。
    4、精神卫生与意外伤害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所引起的心理卫生与精神卫生问题日显突出。目前,精神疾病在广东省人群死因中列第十位,但我省心理与精神卫生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科研力量薄弱,防治能力有限,资源严重不足。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外伤害和创伤病人大量上升,交通事故、自杀、溺毙、意外跌落、工伤等成为影响广东省居民健康和致残的重要因素,意外伤害已上升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5、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和劳动卫生相关健康问题凸显。珠三角城市、农村污染严重,灰霾、酸雨多发,江河、土壤污染,呼吸道疾病等不断上升。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危害日益突出,新的职业危害形势严峻,长期蓄积的职业危害逐渐暴露,对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新威胁,职业病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6、庞大的流动人口带来重大卫生难题。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性大,每年我省省内流动和省外流入的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3000万人。同时,还有数量巨大的国际、国内旅客。随着CEPA、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生巨量的人流和物流,除了大大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压力,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疾病传播危险和疾病防控难度加大等诸多公共卫生

难题。
    7、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医学专科发展不平衡。我省优势卫生资源大部分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专科主要集中在广州地区,特色专科虽然兼顾区域分布,但技术水平与重点专科相比,仍然差距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粤北、粤东和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落后,卫生技术人才短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亦不平衡,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依然突出。
    8、卫生技术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医学科技领军人物亟待增量。截至2010年,全省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4.6万,总体学历结构偏低,研究生学历人数所占比例较低。目前,广东省卫生医药方面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只有5人,与北京28人、上海24人相比,相差悬殊,长江学者、杰青获得者、千人计划等标志性人才的数量与科技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亟待通过当前国家、省市的人才政策进一步聚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研究视野的医药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我省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也是制约我省卫生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9、医药卫生基础研究和技术平台建设有待加强。与我国一些科技强省、市相比,我省医学基础研究的设施和关键技术平台相对薄弱。突出表现在全国处于强势学术地位的科研院所数量少,广东地区医药高等院校数量仅占全国医药高等院校总数的8%;能够完成国家重点或重大科研项目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少;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原始创新科研成果不多。医药卫生研发能力不足,制约我省医药行业的纵深发展。
    10、医药卫生产学研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目前医药科研机构多集中在医学院校,科研资源结构单一,缺乏它所需要的信息、材料、机械技术的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各自为政,科研院、所与企业缺乏积极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时,科研人员只从科研角度出发,不从市场需求出发,致使科研人员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使有限的科技资源被稀释。医药卫生领域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技术与市场的衔接不够,技术或专利产业化程度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