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系列常见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地黄丸系列中成药的发展
提及地黄丸系列方剂,其祖剂当属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即今天所说的桂附地黄丸。其主要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等肾阳虚的病证。到了宋代,著名中医钱乙根据小儿稚阳之体的特点,把肾气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去掉了,便成了六味地黄丸,可见六味地黄丸是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钱乙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属肾阴不足的病证。其主要表现是小儿囟门不合以及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等所谓的“五迟”症。
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黄补肾、山药补脾、山萸肉补肝,同时用泽泻泻肾浊、茯苓渗脾湿、丹皮清肝火,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以补为主,肾脾肝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构成通补开合之剂,共奏滋肾益精之功,补而不滞,药性平和,是滋阴补肾的千古名方。
地黄丸系列中成药的配方区别
在历代医学典籍中,六味地黄丸应用极为广泛,其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属于肾阴虚证的患者。
南宋中医严用和在张仲景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入川牛膝(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并将山药炒用,加减化裁制成了“加味肾气丸”,并收载于其《严氏济生方》中,后世习称之为济生肾气丸,用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若说六味地黄丸是对金匮肾气丸的提炼,那么,济生肾气丸是对金匮肾气丸的发展。
而今,桂附地黄丸则和金匮肾气丸是两种有所不同的中成药。
桂附地黄丸的成分为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金匮肾气丸的成分为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