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已趋明朗,主要是在各种肝损害因素作用下,肝星形细胞激活、增殖,合成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沉积增多,从而形成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肝纤维化可以看作胶原合成与降解失衡所致,是一个涉及多种不同水平调节因素的复杂过程。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的调节因素以及纤维组织生成和降解机制,抗肝纤维化药物可从不同环节起作用。
【治疗机制】多靶点控制疾病发生
肝纤维化治疗的基本原则
了解病因、病理生理学基础、肝纤维化进展的自然史;明确肝纤维化分期及疾病活动程度;安全、有效并对肝脏有特异性靶向要求;合理安排科学序贯眭和治疗时间性。根据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可以从以下途径对其进行逆转治疗。
控制原发病
治疗原发病,减轻肝脏实质的炎症坏死,可减少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即减少肝星形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分泌,利于肝纤维化的抑制和恢复。如予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应戒酒,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行吡喹酮杀灭血吸虫等。仅控制原发病是不够的,肝星形细胞活化后即使没有炎症及细胞因子作用,细胞外基质仍能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途径持续表达,使纤维化得以延续,故仍需抗纤维化治疗。
恢复细胞外基质平衡
细胞外基质系由相关基因转录、翻译为相应的蛋白分泌至细胞外沉积、交联而成的纤维组织。抑制细胞外基质生成可减少细胞外基质在肝组织呈局部眭再分布。肝星形细胞是纤维化生成的主要细胞来源,抑制其活化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由此恢复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平衡是关键。正常肝脏的纤维组织存在细胞外基质生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肝纤维化是该过程失衡的结果,任何抗纤维化治疗之所以有效在于它干预生成与降解的任何一方或同时干预两方。
促进纤维降解
正常状态下,纤维生成伴纤维降解。肝纤维化时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在早期生成总量虽也略增,但不及纤维生成明显;后期MMP日趋减少导致降解活性不足是肝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之一。应用中药后,血清及肝组织潜在MMP及活性MMP均明显增加,肝星形细胞表达的MMP-13 mRNA明显升高,肝星形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酶活性也明显增强,说明中药增加了MMP的基因表达及纤维降解活性。肝纤维化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生成增加系纤维增生的机制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与MMP结合可抑制MMP的活性。应用中药后,不论于肝组织或培养的活化肝星形细胞均可见TIMP mRNA表达明显减少,是逆转肝纤维化的又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