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泌性中耳炎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
2.1 定义: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
2.2 病因:各种反复发作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不健全;腺样体肥大、腭裂病儿的腭帆张肌失去功能影响咽鼓管开口正常活动所致的中耳积液、粘稠物排出困难。
2.3 诊断:
2.3.1. 病史:中耳积液的发生和持续时间;
2.3.2. 症状:耳堵闷感、听力下降,可有耳鸣。
2.3.3. 专科检查:耳镜检查见鼓膜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 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 鼓膜活动
度降低;以鼓气耳镜作为初诊分泌性中耳炎以及鉴别急性中耳炎标准手段。
2.4. 听力学评估:
2.4.1. 声导抗测试:呈“B“型鼓室压图,镫骨肌反射不能引出。4个月内患者应使用
1000赫兹探测音,大于4个月患者用226赫兹探测音;
2.4.2.听力测试:能配合者、尤其有听力下降主诉者可检测出有无低频传导聋或其它性
质的聋。6-24个月儿童行视觉强化反应或条件性定向反应测听。24-48个月儿童
行为测听,4岁以上患儿行纯音测听。
2.5 辅助检查:根据病情进展情况考虑进行颞骨CT检查。
2.6 保守治疗原则:
2.6.1. 三个月内的观察等待;
2.6.2. 局部对症治疗,可选用局部理疗;
2.6.3. 全身治疗:酌情使用粘液促排剂;
2.7 外科治疗原则:
2.7.1.手术原则:选择手术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为听力水平及伴随症状,是否存在影响言语语言发育的高危因素。高危因素是指永久性听力下降、言语语言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言语表达障碍及发育迟缓、腭裂等。
2.7.2. 手术指征:
① 当OME持续在4月以上伴有听力减退和其他症状;
② 持续或复发性OME, 伴有高危因素存在;
③ 只要是诊断为高危患儿, 无论积液时间长短, 都应该尽早手术;
④ 鼓膜或中耳结构损害;
⑤ 应综合基层医生、耳鼻咽喉科医生和家人的意见, 权衡手术利弊;
⑥ 观察期间的手术指征为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dB 或以上; 长期OME并出现了耳痛、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和合并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 鼓膜后上方内陷囊袋; 听骨链破坏; 内陷粘连和内陷囊袋内角化物的积存。
2.7.3.手术术式的选择:如果患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最初首选的是鼓膜切开置管。腺样体切除术只有存在明显的鼻咽阻塞或者是慢性腺样体炎时采用。
2.7.4.再次手术问题:在鼓膜置管脱出后约20%-50%的患儿OME复发, 需要再次手术。
建议1:再次手术时, 无论腺样体大小, 都应该行腺样体切除术(腭裂或粘膜下腭裂除外)
建议2: 大于 4岁者术式采用鼓膜切开+腺样体切除; 小于4 岁者术式采用鼓膜置管+腺样体切除。
建议3:再次手术时,鼓膜置管尤其适合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和鼓膜、中耳粘膜有明显炎症的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