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穴位贴敷》

时间:2011-6-12 下午 01:04:53   文章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作者:佚名  

 

 


引 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穴位贴敷》(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穴位贴敷在养生保健中应用操作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穴位贴敷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2009年5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论证会,同时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分工并提出具体要求。《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2009年8月,召开《规范》编撰截稿会议。编写委员会就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了相关学科专家意见,为进一步的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12月,《规范》8个部分的初稿编写工作完成,以书面形式呈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组专家王永炎、王琦、郑守曾、张其成等审阅。2010年1月~4月,听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建议,讨论了初稿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2010年5月~8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编写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了编写内容和体例,之后将有关内容再次送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审订。2010年9月,初稿修订完成并在北京召开了审订工作会议。根据审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修订的参考样本,参编专家对《规范》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形成送审稿。之后,编写委员会在综合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修改,并最后定稿。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外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该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针对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的具体情况和保健需求,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保健作用。穴位贴敷具有如下特点:①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是中医针灸保健和药物调理的有机结合。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而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②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穴位贴敷经皮给药,可有效减少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的伤害。但也有相对严格的禁忌症。③操作简便,易于接受,便于观察,如有不适,可立即将药物撤除。④适应症广,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疾病的防治。
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穴位贴敷的概念及其操作规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穴位贴敷法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促进其临床疗效的稳定性、有效性与安全性。适于养生保健的从业人员使用。
本《规范》审定组成员:沈同、许志仁、桑滨生、李俊德、王琦、孟庆云、郑守曾、徐荣谦、刘红旭、刘平。
王永炎、邓铁涛、颜德馨、余瀛鳌、张其成等专家对《规范》进行了审订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