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但它所造成的病理损伤以及相关肝硬化、肝癌的发展都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而且病毒的控制与否以及抗病毒治疗是否能够长期有效都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状况密切相关。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广义—狭义抗病毒理论”和“爬坡假说”,即只有通过免疫调节恢复机体主动的免疫应答,才有可能最终清除病毒,达到最终痊愈。
免疫系统是控制HBV感染并最终清除HBV的重要因素
HBV、肝细胞和免疫系统是导致CHB的“三驾马车”,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着HBV感染的转归,其中免疫应答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通常CHB的自然病程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四个阶段。
免疫耐受期,机体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和平共处,几乎不攻击病毒,病情相对稳定,疾病进展缓慢。当机体对病毒的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免疫系统即开始攻击病毒,同时感染的肝细胞受累,肝脏不断地被修复、损伤。HBV持续复制与机体免疫应答相互影响,导致CHB的发生、发展。当病毒复制能力显著高于机体的免疫清除能力时,临床上表现为病毒载量的持续上升;当病毒复制能力与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大致相同时,机体的病毒载量处于稳定的、相对不变的水平;当机体对病毒的免疫清除能力显著高于病毒复制能力时,临床上表现为病毒载量持续下降。显然,在上述前两种情况下,病毒复制持续地诱导着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和肝细胞坏死,甚至发生肝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而在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机体的免疫应答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后,肝脏的炎症和坏死才得到缓解。因此,只有使机体产生了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应答,才能真正达到临床上完全控制病毒复制甚至清除病毒的目的。
免疫应答缺陷导致病毒感染迁延不愈
免疫应答对病毒的清除有着重要作用,而CHB患者体内的免疫应答却存在着缺陷,使得机体不能清除病毒,导致病毒反复,病情迁延。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是清除病毒的最重要因素,但在CHB患者中,特异性T细胞功能频率降低,功能衰竭,从而无法清除病毒。同样,在CHB患者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为强大的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和功能均存在缺陷,辅助性T细胞反应的能力降低,因而不能协助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有效地清除体内HBV。
不但正向的免疫应答在CHB患者体内发生了功能缺陷,而且负向的免疫调节因素反而增强,二者共同抑制了有效的免疫应答,可表现为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增加,抑制性的共刺激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也明显升高。持续增强的负性调节信号严重损伤了病毒特异性CTL抗病毒功能,致使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