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必知登革热诊疗要点

时间:2014-10-15 下午 10:50:13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悬壶济世…  

     
登革热是一古老的疾病。 “登革”(dengue)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装腔作势,它形象地描绘了患者由于感染疾病而发生高热、关节疼痛,走路时步履蹒跚、步态夸张的样子,颇似纨绔子弟走起路时的那种架势,故称之为“公子热”。 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有关节痛和发热的疾病,医学专家称之为“关节热”。1780年,美国费城以北亦发生本病流行,以后不断有类似记载。1789年,总结了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即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皮疹,故又称之为“断骨热”。因其热型不规则,经4~5天高热后体温可能骤然降至正常,12~14小时后又出现上升,呈“马鞍状”曲线,故又有人称之为“马鞍状热”。1828年,古巴流行时将它叫做“dunga”,后来改为“dengue”,一直沿用至今。
      
一、“登革热”的病原学特征及发病机制:
       
登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病毒呈球形,直径45-55nm,由包膜、衣壳和核糖核酸组成。登革热病毒分为四种类型,被病毒学家分别命名为DF-1、DF-2、DF-3、DF-4病毒型。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同,抗体依赖的感染增强作用是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重要的发病机制。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群特异性决定簇以及型特异性决定簇。前者对登革热病毒感染起增强作用。后者能够产生中和病毒作用的抗体。在患者体内病毒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其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而活化相关细胞。引起以下相关症状:1.活化细胞释放可裂解C3补体的蛋白酶,凝血活酶,血管通透因子,从而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导致血液浓缩、休克等相关临床症状。2.活化的凝血系统还可以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加重休克的程度。导致心、脑、肝、肾、肺等多器官和组织损伤。3.此外,病毒还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破坏以及骨髓抑制,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引起严重的出血症状。
       
二、“登革热”的流行特征:
       
埃及伊蚊以及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的传播媒介和宿主。主要在热带及亚热带流行传播,在我国主要是在夏秋季节流行。气温在16℃以下时,由于病毒不能在蚊体内复制扩增,因此一般在冬季绝迹。在感染人群中,以中青年为主,无性别差异。一只雌蚊一次吸血约2-3微升,这些血液中可含约数千个病毒颗粒,其在蚊的肠腔内可迅速扩增至数百万粒病毒。扩增的病毒呈多样化遗传改变。最后载由感染的蚊叮咬健康人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灭蚊是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之关键。
       
三、“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一般潜伏期在3—15天。临床症状可分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两种。
       
1.登革热: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2.登革出血热:
       
(1)休克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四、治疗:
       
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主要包括:1.降低体温。2.补液。3.降低颅内压治疗。
       
希望本次“登革热”在广东地区的爆发流行也像它的另一个名字“公子热”一样,只是虚张声势,希望人民健康幸福。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