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16-9-5 下午 03:30:24   文章来源:医学论坛网讯    作者:付东红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的、可能致命的主动脉壁内病变状态,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内血肿(IMH)与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一般人群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发生率为3.5~6.0/100000人年,但可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长(64~74岁人群中27/100000人年,≥75岁人群中35/100000人年)。急性主动脉夹层占全部急性主动脉病变的85%~95%。基于82篇已发表的报告,本文对急性主动脉夹层与IMH的病理、表现、诊断及现有治疗进行了总结,以下是两类疾病相关的10项要点。
 
   1.病理  IMH的触发因素是血管滋养管破裂,使主动脉壁内充血;若内膜层向内撕裂,则IMH可进展为急性主动脉夹层。这种向内撕裂是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特征;然而,大多数内向撕裂(大多数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属于原发性的,并非由IMH所致。
 
   2.分类  急性主动脉病变多采用斯坦福或DeBakey系统进行分类。斯坦福AI型病变包括升主动脉,而B型病变仅限于降主动脉。DeBakey系统则考虑到了同时影响升、降主动脉的病变(I型)、仅升主动脉病变(II型)和仅降主动脉病变(III型)。
 
   3.主动脉夹层人口统计学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67岁(中值为61岁),50%~81%为男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合并症(45~100%),其次是吸烟史(20~85%)、慢性肾功能不全(3~79%)、慢阻肺(5~36%)及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0~20%)。
 
   4.急性主动脉夹层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部或背部疼痛(84.8%),常为剧烈头痛。女性患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70岁比例:49.7%女性 vs. 28.6%男性);女性更常见非典型症状,导致诊断延迟及死亡率升高(30.1% vs. 21.0%,p = 0.001)。相比于白人患者,黑人患者更年期,且滥用可卡因、未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但是,两类患者的院内及3年死亡率并无差异。
 
   5.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  初始诊断评估应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显像(MRI),条件允许的话也可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各类检查手段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当(CT 100%与100%,MRI 95-100%与94-98%,TEE 86-100%与90-100%)。若无法进行成像检查,则可检测D二聚体水平是否升高(反映早期的主动脉瓣损伤),其敏感性为51.7-100%(中值93.5%),特异性为32.8-89.2%(中值54%),临界值为0.5 μg/ml。
 
   6.治疗及预后  报告显示,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经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后的短期(30天或院内)死亡率为13%~17%(中值14%),经经胸主动脉修复手术(TEVAR)治疗后为0~16%(中值7%);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经药物治疗后早期死亡率为0~27%(中值7%),经外科手术治疗后为13~17%(中值16%),经TEVAR治疗后为0~18%(中值6%)。
 
   7.IMH人口统计学  IMH多发生在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中;不足10%的事件可自行消失,而16~47%会进展为夹层。IMH患者平均年龄在58~71岁之间(中值68岁),50~81%为男性。
 
   8.IMH诊断  CT与MRI是诊断IMH的黄金标准;CT对内膜缺陷(血管壁的离散性侵蚀)的识别与急性夹层进展相关。
   
   9.IMH治疗及预后  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早期(院内及30天)死亡率为4~19%(中值8%),外科修复治疗后为11~24%(中值17%),TEVAR治疗后为0~6%(中值2%)。但是这些比例受到数据来源的限制,因为患者数量极少且只有观察性研究。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