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卡介苗的注意事项

时间:2010-5-10 上午 09:11:1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于卡介苗的局部反应过程比较特殊,他的反应与疫苗活力、注射剂量、注射技术、接种部位、继发感染及个体因素有关。不正确的接种方法会让儿童身心受害,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因而有必要了解接种卡介苗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做好接种工作。

  1  卡介苗注射

  卡介苗接种是皮内注射,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浅浅刺入皮内,针孔斜面恰好在表皮下。然后缓缓注入0.1 ml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以凸起6-8 mm为宜)。如将卡介苗误种到皮下或肌肉,一般应在事故发生后24 h以内用异烟肼每公斤体重8-10 mg加利多卡因1 ml做环状封闭,注射多深封闭多深,起初每日一次,在此后改为每周二次或每周一次,共8-10次,注意:封闭时要超过注射药物的范围。

  2  疫苗因素

  冷链合格:疫苗运输,保存发放和使用均须冷藏,温度保持在2 ℃-8 ℃,用时避光,核对品名,批号,有效期检查安瓿有无破裂,有无混浊及颗粒絮状物,每支安瓿自稀释起必须在30 min内用,过时则弃之。

  3  注射器

  精选1 ml合格注射器,用过的空瓶或过期的菌苗要烧毁,使用后的自毁型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用灭菌镊子夹取75%酒精棉球,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搽直径>5 mm,待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常规消毒冻干卡介苗瓶颈及卡介苗稀释液瓶颈,用砂轮后再次消毒瓶颈,在用消毒干棉球包住颈部掰开。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安瓿的液面下吸取疫苗,针管刻度与针尖斜面向上,全部操作应避免阳光照射。

  5  疫苗摇匀

  疫苗要充分摇匀,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足量注入0.1 ml,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退出针头,防止注射后液体外溢。

  冻干卡介苗加入0.5 ml稀释液后反复吸取,使疫苗充分摇匀,目前规定冻干卡介苗活菌数应在100万/mg以上。根据有关研究观察,活菌数太高800万-100万以上可引起淋巴结肿大等反应增多,卡介苗注射量统一为皮内0.1 ml,但疫苗稀释后静置时菌体下沉,使用时候吸入注射器未能充分摇匀,或有摇不散的颗粒注入体内,均会出现加重反应或强烈反应上述反应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及注射剂量增加一倍,局部反应发生率亦增加一倍,近来有报道认为,卡介苗溶解后必须摇匀使用,经实验观察,卡介苗摇匀对活苗数影响,在静止10 min、20 min、30 min取统一安瓿中上部,中部,下部同样0.1 ml疫苗,其菌数相差2倍、3倍和12倍与摇匀后相比,下部菌数较上部菌数仅增加1.32,1.44和1.90倍。所以卡介苗接种应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疫苗充分摇匀和注意剂量准确,更不能错种部位和途径。

  6  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与固定好小儿是关键

  护理人员要做到爱岗敬业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服务"的宗旨。有严格、审慎、认真态度,以娴熟的操作技术赢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接种前应该向家长进行卡介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包括接种后的正常反应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反应,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将新生儿放在床上取左侧卧位嘱其家长按住小儿腰部及左上臂,固定好小儿,才能保证针头不脱出,不注入皮下,否则会引起严重深部脓肿,长期不愈。

  7  接种对象

  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即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菌苗批号及亚批好、制造单位、接种日期。必须严格筛选接种对象有无禁忌证,不宜接种或暂不接种的对象,要向家长解释清楚,决不能勉强接种,严格按照卡介苗接种标准执行。

  8  其他

  (1)卡介苗可以与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但不能同臂,接种其他生物制品必须间隔1个月以上。

  (2)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20 min,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3)接种后还要于结核病患者隔离3个月,以免这期间受到传染,12周在做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表示接种成功,阴性的应再补种。

  (4)注射后经过一段时间在注射处出现一个小红硬结,并逐渐长大到小豆粒大小,形成脓疱,脓疱反复破溃后结痂。此时不要揭痂待其自然脱落后留下一瘢痕,一般4-7 mm,全过程约需2-3个月。

  (5)注意:化脓或破溃着禁止热敷。卡介苗接种是安全的,如严格遵守禁忌证即可避免并发症。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