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栓药物研究进展
新型溶栓药物
新指南推荐了3种新型溶栓药物:去氨普酶(desmoteplase)是从吸血蝙蝠唾液中提取的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重组类似物,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相比,前者对纤维蛋白的特异性更高,出血并发症更少。BB10153(一种纤溶酶原的变异体)试用于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蛇毒降纤酶(alfimeprase)可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其溶栓作用比t-PA迅速,且不会被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所抑制。
总 结
新型抗凝药物大部分为口服的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给药方便,出血等不良反应不多于传统抗凝药物。然而,这些药物也存在潜在缺陷:
●大部分药物缺乏特异性解毒药,这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尤为突出,增加出血风险令人担忧。
●某些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西美加群)有明显的肝脏毒性,但该类药物的肝脏毒性是否普遍存在尚不明了。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抗凝药物时易导致药物蓄积,增加出血风险。
●许多口服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及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在较大剂量给药时会发生剂量依赖性出血,但小剂量时抗凝效果较差,且目前尚缺乏头对头的临床试验来分析上述药物的获益风险比。
新型抗凝药物的出现为抗栓和溶栓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
外源性凝血机制示意图
①Ⅶ因子与组织因子(TF)结合可激活Ⅹ因子。
②Ⅶ因子无法作用于非活化状态的血小板。
③Ⅶ因子直接与活化的血小板结合,激活血小板表面的Ⅹ因子,促使凝血酶大量产生。
④血小板表面产生的大量凝血酶促进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