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间歇发作,反复住院治疗,仍有残留症状,常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并对家庭关系、娱乐活动及心理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多数家庭难以应付患者重返家庭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Kopelowicz和Liberman于2003年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康复一体化或整合治疗(integrated treatment)的概念,认为精神病学治疗和康复应该是一个无间隙的过程。典型的整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社会技能培训、家庭心理教育、肯定的社区治疗、支持性就业以及对双重诊断患者的整体规划。本文结合国外观点及我国实际情况,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综述如下。
1 药物
1.1 利培酮
生活质量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损害程度和干预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日益受到精神病学界的关注,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万予新等研究结果显示;氟哌啶醇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且疗效相当。但由于氟哌啶醇的锥体外系反应明显,过度镇静、药源性抑郁、嗜睡等。
对工作学习、社交功能和家庭生活有较大影响,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利培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躯体不适感较轻,躯体健康维度及其各因子分值较高;且利培酮还能改善认知功能,对患者的饮食起居、工作学习和社交娱乐影响较小,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分值也较高。因此,利培酮可作为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较理想的代表药物。
1.2 合并帕罗西汀
目前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常见,而疗效常不满意,近年来有学者相继报道,抗精神病药合并抗抑郁剂疗效较好。张建球等报道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比单用利培酮为佳。曾德志等报道,联用帕罗西汀较单用利培酮更为优越。Goldman等报道加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改善阴性症状。
安红伟等研究结果表明,合用组治疗8周起PANSS阴性症状分改善明显,且不加重阳性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少,均可耐受。推测合并用药可能对脑内多巴胺和5-羟色胺系统功能平衡发生有利影响,同时增加抗精神病药血浓度,从而加强抗阴性症状的作用。但其确切的药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3 合并文拉法辛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而阴性症状的改善仍困难,有学者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阴性症状或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强中枢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功能,或在用抗精神病药同时加用氯米帕明治疗阴性症状,结果不尽一致。
陈维萍等研究显示,在用抗精神病药同时加用文拉法辛治疗,患者SANS总分及情感平淡、意志缺乏、兴趣缺乏均在第4周明显下降,思维贫乏及BPRS总分在第8周明显下降。可见加用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增效作用。
2 系统家庭治疗
系统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入新的观点和做法来改变与病态行为相互关联的反馈环,有利于病态观念向正常方向转化,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陈维萍等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经24个月治疗后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而单纯药物组治疗前后的差别均无显著性,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系统家庭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与张明廉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陈维萍等研究结果显示,经24个月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健康维度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而单纯药物组治疗前后的差别均无显著性,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系统家庭治疗,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与方润领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同时,系统家庭治疗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的疗效,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康复及减少复发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3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是通过帮助患者改变认知的不合理成分,改变消极歪曲或错误的思维观念,接受新的正确的思想,以消除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反应,常用策略包括教育、认知重教、能量转换等。行为治疗则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依据,帮助患者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性行为,常用方法包括松弛训练示范法、行为阻断法等。
目前,认知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已达成共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期内,认知障碍又是一个持久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认知障碍影响到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和服药的依从性。
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自身症状的认识能力,从而强化自知力、改善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进而提高疗效。陈维萍等研究结果也显示:经过对患者辅助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后,其自知力恢复较充分,服药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护理观察量表中的社会能力项目等级、社会兴趣项目等级、个人卫生项目等级也明显提高;激动项目等级、精神病表现项目等级、退缩项目等级、抑郁项目等级明显降低,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说明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让患者认识到自己有病,扭转了对治疗依从性的不良认知;同时,让患者把精神症状的好转与抗精神病药联系起来,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强化了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使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进自知力的恢复。
4 工娱疗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某些患者的精神症状可能迁延不愈,常向慢性精神分裂症发展,以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孤独退缩、生活懒散、主动性差、社会功能缺损的阴性症状为主,而成精神残疾。工娱疗法可减缓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发展,具体方法如下。
4.1 文体娱乐活动
如每日一首歌、每日做一次广播体操、每月一课,读书看报,活动内容还安排有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棋牌、球类比赛等。除了一般娱乐和训练活动外,还有学习提高和竞争性质的比赛活动。
4.2 生活技能训练
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尤为重要,对日常生活必要动作的训练,如穿衣、刷牙、洗脸、排便等活动,这部分训练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精神病医院都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有不少总结,但持之以恒、坚持的不多。
4.3 作业训练
多数精神病医院一样安排一些手工业训练,有编织、服装缝制剪裁、美术品及玩具制作、养花、种地、打扫卫生等。这些劳动工序简单,技术要求低,很适合长期住院患者。
5 家庭干预
张明廉等发现,经过系统的家庭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降低残疾程度,与张明园等报道的家庭干预可以减轻家属对患者不必要的怨恨、指责,转变对患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有利于患者的心身健康;赵宝龙等报道的家庭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适应功能,减低残疾程度;及Jenner等报道的家庭干预不仅能减少精神病的复发,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观点相吻合。
6 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
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根据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治疗,使家庭积极为患者提供感情支持,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工作能力,并在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指导。最大程度的降低社会心理应激反应程度,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社会,从而降低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矛盾突出,亲密度低,社会适应差等。
这对患者的康复和亲属自身的身心健康都产生消极影响。文献报道接受常规照料而未予家庭治疗者,2年的复发再住院率高达63.6%。蒋陆平等研究结果表明:无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患者2年后的复发率高达56%,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文献报道一致。
因此有必要对患者采取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和家属加强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回归社会技能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正确的家庭支持内容的指导,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从而减轻病情复发。精神分裂症,由于病情迁延,常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并对家庭关系、娱乐活动及心理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多数家庭难以应付患者重返家庭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不同的家庭对患者的期望和行为反应不同,这些常影响对患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家庭成员常责备、批评、冷漠、歧视、怨恨,远大于对患者的鼓励、同情。这些不良情感的表达使复发率明显的增高,所以一个好的家庭是多么的重要。有些患者及家庭,对精神疾病的知识了解较少,对治疗丧失信心,且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给工作学习、生活质量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对服药产生阻抗,导致服药的依从性降低。
通过支持性家庭心理治疗,使患者及家人了解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复发的征象,让家庭能正视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被动看护转为主动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真正达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而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性心理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的,是促进康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防止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7 社会技能训练
社会技能训练是美国近20多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慢性精神病的康复手段,也是心理社会干预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主要对象除了慢性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情感性精神病,也可以是青少年,涉及到学校教育、职业培训、行为矫正、物质的滥用及艾滋病的预防等领域。
Liberman RP等(1988)提到,一般将社会技能的含义限于人际交往的行为能力,但近来应用的训练方法反映的概念范围实际上较为广泛。于是,他们又提出“社会与独立生活技能”这个名称,共由12种程式组成,其中有:药物管理、休闲娱乐、整洁与个人卫生、钱财管理、良好会谈、症状自我处理、寻找与保持住所、使用公共交通、准备食品、使用社区机构、友谊与约会、保持职业。
1990年,Liberman RP来华讲授这种程式的理论与方法。并于1993年再区分为五种技能训练模式:用药自我管理、症状处置、休闲娱乐活动、基本会话、整洁与自理生活,每一种模式都有不同的定式训练操作程式。Peen DL等(1996)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技能训练结果表明,接受社会技能训练能获得更好的社会功能 。
Liberman RP曾使用《社会独立生活技能》中的训练程式,对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技能训练,研究表明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崔勇等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长期住院,少则半年,多则数年,部分患者因出现住院综合征其社会功能缺陷较重,在该项治疗中,阴性症状的改善出现较早,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提高,这提示院内康复是减缓患者精神衰退,修复其社会功能,必不可少的治疗。
目前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和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社会技能训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从崔勇等研究的WCST结果来看社会技能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总之,社会技能训练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残疾。它在目前被认为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康复措施之一。
8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
作为Liberman的社会技能和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之一的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程式目的在于通过半定式的训练,使患者学会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知识,患者能够正确评价所服药物的作用以及识别其不良反应,学会如何与医生的沟通。
崔勇等研究结论,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社会功能以及社交技能。它在目前被认为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康复措施之一,应该进一步开发、推广、应用,以造福于广大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9 再入院
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的原因国内有不少报道,余晓琼等统计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占出院中的36.97% 。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与季节有一定关系,春秋季再入院率较高,占68.8% 。这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各种原因停药137例,占58.55% ,居再入院精神分裂症中首位,说明坚持维持治疗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手段。
造成患者停药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 ,自行停药,自感疾病康复、吃药麻烦,无人督促,怕有后遗症 ,经济受限。从余晓琼等研究可以得出启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要避免疾病的再次复发住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要长期坚持服药,巩固维持治疗。现代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终身服药,服药期间定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药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对吃药怕麻烦的应选用长效制剂,对经济困难的应选用价格偏低的药物。
(2)靠精神科医务人员给患者做细致的心理治疗,让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性,建立坚持服药的信心,也应与家庭及患者的有关人员说明维持治疗的原因及重要性,以加强对患者的督促。
(3)精神卫生工作者应走进社会,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指导性咨询,精神因素也就是社会心理因素,让全社会的人都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理解精神病患者,同情精神病患者,减少精神刺激,降低再入院率。
(4)无人看管、无经济来源、无经济承受能力的精神患者,应由国家民政部门给予协助,使这些患者能够得到应有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