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如何做康复护理

时间:2007-11-21 下午 03:53:17   文章来源:中医人    作者:佚名  

    4心理康复护理

    许多学者注意到,情感反应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塞。良好的情绪亦能促进早期恢复。

    (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

    ①发病初期:发病时剧烈心绞痛使之产生死亡恐怖感。

    A、监护室中,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情绪,各种急救、监护设施、取血化验、输液等,会使患者感到压力,产生紧张心理。

    B、焦虑反应,由于疾病的威胁,耽心预后,对未尽事业的失望。表现焦躁、忧虑。

    C疑虑,症状较轻者,对病情估计不足,对入监护室和各种检查表示怀疑和不满。不能很好配合,,甚至提出不合理要求。

    D、抑郁反应:意识到重病在身,对前途、家庭、经济问题等耽心,轻者表现情绪低落、表情淡漠。重者悲观怨天忧人,甚者有自罪、厌世思想。

    ②恢复期。各种症状基本控制,对医院环境已能适应。表现因人而异。

    A、不安情绪,耽心再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表现对各种检查结果特别关心,询问心电图演变等。

    B、抑郁状态,女性较男性多。中年患者较多,因精神、经济、家庭负担重。尤其在病情恢复较慢时,易有悲观情绪。表现意志消沉、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孤僻好静、食欲不振、失眠、倦怠,不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C、焦躁,急于恢复健康,喜怒无常,或对医护人员过多的感谢。见到家属或朋胡友奋的流泪。有的对医护人员刁难、挑剔,不合作。人际关系紧张。恨病吃药,求愈心切,急于要求过多的康复训练。

    D、官能症状态,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注意力内移,不但对疾病敏感,甚至对过去未曾察觉的正常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血管搏动、胃肠蠕动等皆可感知,并认为是异常状态。主诉多,如腰背疼、大小便障碍等。

    E、退行状态,依赖心理。表现过分地谨小慎微绝对地遵循医嘱,事事依赖他人,生活不敢自理。

    F、痴呆状态,高龄,伴有脑动脉硬化者,可出现智能下降、健忘、淡漠无欲或无端的哭笑。甚至有幻觉、错觉、妄想等。有的日间意识清醒,夜间谵妄,戒明显的不安、无目的的动作等。

    (2)心理治疗原则:急性心肌梗塞本身对患者即是一负性生活事件,必定引起心理应激。应引导患者适当地缓冲和应对这一刺激。帮助患者顺应环境。心理变化不是始终如一,各人之间也大不相同,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也可有不同反应。故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仔细询问患者心理状态,因势利导。

    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关怀体贴病人。有些心理反应和精神状态呈一过性,只有和患者朝夕相处的护士才能发现。

    ②治疗必须有的放矢,对患者职业性质、文化素养、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全面了解,抓住主要矛盾。

    ③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地进行心理治疗。不可千篇一律。

    ④心理治疗必须和临床治疗和护理同步进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抓住时机,积极工作。

    (3)心理治疗方法:

    ①支持性心理治疗。以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等方法进行治疗。当患者刚入监护室时,应予以安慰。在整个住院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a)何谓冠心病、心肌梗塞;(b)易患因素及控制方法;(c)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及具体计划:(d)怎样预防复发,并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当前状态,振作精神与疾病斗争,建立高质量的社会复归的信心。

    ②环境。病房布置舒适,减少不必要的监护措施,尽量减少各种仪器的噪音。
    ③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


    ④家属工作。向家属交待病情,诊疗计划和预后,争取家属充分理解和合作。探视时间有次数多、每次持续时间短为好。

    ⑤文体活动。病情允许应尽早地听收音机、阅读报刊、杂志,以减少孤独感。病情继续好转后可根据爱好,参加文体活动。

    ⑥生物反馈疗法。使患者身体、精神全面放松。加强心理诱导,使向正常转化。

    ⑦行为矫治。对着急、持续的时间紧迫感和无端的敌意,进行耐心地矫治。要持之以恒。

    此外尚有音乐疗法、心理疏泄法、暗示疗法、认知调整法、领悟疗法等。

上一页  [1] [2] [3]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