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肝衰竭(liver failure或hepatic failure)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探索,亟需制订一个统一的诊疗指南。为此,参照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肝衰竭的诊治指南讨论稿,供大家讨论参考。
肝衰竭的定义和病因
一、肝衰竭的定义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肝衰竭的病因
引起肝衰竭的病因有多种。在我国,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
表1 肝衰竭的病因
常见 少见或罕见
肝炎病毒 代谢异常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肝豆状核变性、糖代谢缺陷
非肝炎病毒 缺血缺氧
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等 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
药物及有毒物质 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异烟肼、利福平、醋氨酚等 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
酒精、四氯化碳、毒蕈等 先天性胆道闭锁
细菌及寄生虫 其他
严重细菌感染、血吸虫等 创伤、中暑、妊娠特发性脂肪肝等
其次是药物及有毒物质(包括药物、酒精及化学品等)。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酒精性肝损害是引起慢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1]。在儿童患者,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肝衰竭的病因见表1。
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
三、肝衰竭的分类
根据肝衰竭病理组织学的特征和病情发展的速度,可将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是由于肝脏功能急剧减退导致以明显黄疸、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慢性肝衰竭是由于肝细胞损害慢性进行性加重所致以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肝功能失代偿状态[2,3,4](见表2)。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国外将其称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国内称之为慢性重型肝炎。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归属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有不同意见[5,6],有些学者认为属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归于慢性肝衰竭,还有认为应单独分为一类。究竟哪一种意见更为合理,尚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表2 肝衰竭的分类
命名 定义
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2周以内出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较急,15日~24周出现肝衰竭的临床表现
慢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