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诊治指南

时间:2007-12-7 11:00:26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六、内科综合治疗
目前,针对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的药物和手段,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10]。

(一)一般支持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2.加强病情监护;
3.高糖、低脂、适当蛋白饮食,进食不足者,每日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保证每日1500千卡以上总热量;
4.适当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纠正低蛋白血症,并补充凝血因子;
5.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特别要注意纠正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6.注意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二)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措施,例如药物性肝衰竭应停用致肝损害药物;对HBV 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可早期酌情使用拉米夫定100mg/日[11]。
2. 免疫调节治疗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目前对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尚存在争议。对于急性肝衰竭早期,病情发展迅速的患者,可酌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2,13]。
(2)胸腺素制剂
为调节肝衰竭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使用胸腺素α1等免疫调节剂。
3. 控制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可选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E1等药物。
4.其他治疗
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使用乳果糖或拉克替醇,酌情选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抗氧化剂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和N-乙酰半胱胺酸(NAC)等治疗。

(三)并发症的防治

1.肝性脑病
(1)去除诱因,如严重感染、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等;
(2)限制饮食中的蛋白摄入;
(3)应用乳果糖或拉克替醇,口服或高位灌肠,可酸化肠道,促进氨的排出,同时抑制肠道蛋白分解菌群,减少肠源性毒素吸收;
(4)视患者的血电解质和酸碱情况酌情选择精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等降氨药物;
(5)酌情使用支链氨基酸或支链氨基酸+精氨酸混合制剂等纠正氨基酸失衡;
(6)人工肝支持治疗(参见本指南第七部分)。

2.脑水肿
(1)高渗性脱水剂,如20%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肝肾综合征患者慎用;
(2)襻利尿剂,一般选用呋塞米,可与渗透性脱水剂交替使用;
(3)人工肝支持治疗(参见本指南第七部分)。

3.肝肾综合征
(1)大剂量襻利尿剂冲击,可用呋塞米持续泵入;
(2)限制液体入量,控制在尿量+500~700 ml/24 h;
(3)肾灌注压不足者可应用白蛋白扩容加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等药物;
(4)液体负荷试验:对于疑有肾前性少尿的患者,应行快速补液试验,即在30 min内输入500-1,000 ml晶体液或300-500 ml胶体,同时根据患者反应性(血压升高和尿量增加)和耐受性(血管内容量负荷过多)来决定是否再次给予快速补液试验。
(5)人工肝支持治疗(参见本指南第七部分)。

4.感染
(1)肝衰竭患者容易合并感染的常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肠道微生态失衡等;
(2)肝衰竭患者常见感染包括原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等;
(3)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大肠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厌氧菌等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真菌;
(4)一旦出现感染,应首先根据经验用药,选用强效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同时加服微生态调节剂,及时进行病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5.出血
(1)门脉高压性出血
① 降低门脉压力,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可使用垂体后叶素,或联合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② 用三腔管压迫止血;
③ 可行内镜硬化剂或套扎治疗止血;
④ 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急诊外科手术。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① 给予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显著减少者可输血小板;
② 可选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
③ 可应用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