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的诊治指南

时间:2007-12-7 11:00:26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四、肝衰竭的分期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肝衰竭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7]。

(一)早期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频繁呕吐和顽固性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 171μmol/L或每天上升≥17μmol/L);
3.有出血倾向,30%≤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4.未出现肝性脑病及明显腹水。

(二)中期
在肝衰竭早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以下两条之一者:
1.出现Ⅱ级或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
2.出血倾向明显,且20%≤PTA<30%。

(三)晚期
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三条之一者:
1.有难治性并发症,例如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水电解质紊乱等;
2.出现Ⅲ级或以上肝性脑病;
3.有严重出血倾向,PTA<20%。

五、肝衰竭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在两周内出现以下表现者。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频繁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和(或)腹水;
(2)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μmol/L);
(3)出血倾向明显, 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
(4)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A型),见附录表3[8];
(5)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在15日至24周出现以上急性肝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3.慢性肝衰竭
是指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其主要诊断要点:(1)有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表现;(2)肝性脑病(C型);(3)血清总胆红素>51.3µmol/L, 白蛋白<30g/L;(4)有凝血功能障碍,PTA≤40%。

(二)辅助诊断
(1)总胆红素升高;(2) 白蛋白或前白蛋白明显下降;(3) AST/ALT比值>1;(4)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降低;(5)PTA<40%;(6)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值(BCAA/AAA)显著下降;(7)血氨水平明显升高;(8)血内毒素水平升高;(9)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体积进行性缩小;(10)血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衰竭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严重降低,实施肝穿刺具有一定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慎重对待。
肝衰竭的病理变化随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由肝炎病毒引起者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弥漫性炎症坏死;药物引起者主要为肝脏中央带坏死。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肝衰竭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肝内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气球样变,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性病变少见。目前,肝衰竭的病因、分类和分期与肝组织学表现之间还没有相对应的参照标准。鉴于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最为常见,因此本指南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衰竭为例描述其病理表现[9]。
1.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理特征
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坏死面积≥肝实质的2/3;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窦壁网架不塌陷或少量非完全性塌陷。
2.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理特征
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维塌陷,或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细胞呈程度不等的再生,再生肝细胞团的周边部可见小胆管样增生和胆汁淤积。
3.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理特征
主要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以及异常结节形成,可伴有分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

(四)肝衰竭诊断命名格式
肝衰竭是一种功能性诊断,不同于病因和疾病诊断。因此,诊断内容应包括病因诊断、疾病诊断和功能诊断,建议按照以下格式书写,例如:
1. 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
急性肝衰竭(早期)
2.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
亚急性肝衰竭(中期)
3. 药物性肝炎
急性肝衰竭(晚期)
4.肝硬化,血吸虫性
慢性肝衰竭(晚期)
肝衰竭的治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