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时间:2009-6-15 15:32:46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糖:常强阳性,但严重肾功能减退时尿糖减少,甚至消失。 
   
(2)尿酮体:当肾功能正常时,尿酮体常呈强阳性,但肾功能明显受损时,尿酮体减少,甚至消失。尿酮体定性用试剂亚硝酸铁氢化钠仅与乙酰乙酸起反应,与丙酮反应弱,与β-羟丁酸无反应,故当尿中以β-羟丁酸为主时易漏诊。
 
    (3)有时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尿中钠、钾、钙、镁、磷、氯、铵及HCO-3 
等排泄增多。 
2.血液检查 
     (1)血糖:血糖增高,多数为16.65~27.76 mmol/L(300~500
mg/dl),有时可达36.1~55.5mmol/L(600~1000mg/dl)或以上,血糖>36.1mmol/L 时常可伴有高渗性昏迷。 
    (2)血酮:定性常强阳性。但由于血中的酮体常以β-羟丁酸为主,其血浓度是乙酰乙酸3~30 倍,并与NADH/NAD 的比值相平行,如血以β-羟丁酸为主而定性试验阴性时,应进一步作特异性酶试验,直接测定β-羟丁酸水平。DKA 时,血酮体定量一般在5mmoL/L(50mg/dl)以上,有时可达30mmol/L,大于5mmol/L有诊断意义。 
   
(3)酸中毒:主要与酮体形成增加有关。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乙酰乙酸和丙酮可与硝普钠起反应,而β-羟丁酸与硝普钠不起反应。大多数情况,DKA 时,血清中有大量的乙酰乙酸与硝普钠起反应。本症的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pH 可在正常范围内,当失代偿时,pH 常低于7.35,有时可低于7.0。CO2 结合力常低于13.38mmol/L(30%容积),严重时低于8.98mmol/L(20%容积),HCO3-可降至10~15mmol/L。血气分析碱剩余增大,缓冲碱明显减低(<45mmol/L),SB 及BB 亦降低。 
    (4)阴离子间隙: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其计算方法为:(Na++K+)-(Cl-+HCO3-),正常范围为8~12 mmol/L,主要由带阴电荷的白蛋白及生理浓度的有机酸(乳酸、磷酸及硫酸等)构成。DKA 时,由于酮体增加,中和HCO3-,阴离子间隙增大。如果阴离子间隙增大,提示有机酸增加,若患者为糖尿病则提示DKA。DKA 时,血清酮体定性试验常呈强阳性,否则,可能提示β-羟丁酸不适当在体内堆积,机体在缺氧和低灌注时优先产生β-羟丁酸。如DKA 患者在低血压或缺氧时,体内以β-羟丁酸为主,血酮体定性试验可呈弱阳性,但随着DKA 的纠正和病情的改善,β-羟丁酸转为乙酰乙酸增加,血酮体可呈强阳性,但阴离子间隙减少。 
    (5)电解质: 
    ①血钠:多数(67%)低于135mmol/L,少数正常,偶可升高至145mmol/L 以上,大于150mmoLl/L 应怀疑伴有高渗昏迷。 
    ②血钾:DKA 时,由于渗透性利尿和酮体经肾以盐的形式排出,导致K+大量经肾排出,加上纳食少,恶心和呕吐,进一步加重机体缺钾。但DKA
时,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增加与细胞内钾离子交换,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随着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钾同时进入细胞外;细胞内磷的丢失导致钾的丢失以保持电中性;DKA 时,胰岛素缺乏,钾向细胞内转移减少,同时细胞内糖原和蛋白质裂解增加,进一步促进钾向细胞外运动,以上种种原因可导致血清钾浓度往往正常,甚而偏高,从而掩盖了体内严重缺K+的真实情况。此外,DKA 时常同时伴有缺磷和缺镁。 
    (6)血渗透压:可轻度升高,有时可达330mOsm/L 以上,少数可达350mOsm/L,  可能伴有高渗性失水或高渗性昏迷。
    (7)血脂:在疾病早期,游离脂肪酸(FFA)常显著升高,约4 倍于正常高限,可达2500μmoL/L ; 甘油三酯(TG) 和胆固醇亦常明显升高, TG
可达11.29mmoL/L(1000mg/dl)以上,有时血清呈乳白色,乃由于高乳糜微粒血症所致,高密度脂蛋白(HDL)常降至正常低限。经胰岛素治疗后,上述脂代谢异常可恢复。
 
    (8)血肌酐和尿素氮:常因失水、循环衰竭(肾前性)及肾功能不全而升高。补液后可恢复。 
   
(9)血常规:白细胞数常增高,无感染时亦可达(15~30)×109/L,并以中性粒细胞增高较明显。机制不明,可能与机体应激时边缘池粒细胞向循环池释放及血液浓缩所致,但常无核左移和中毒颗粒存在。DKA 时,临床上不能仅以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来反映是否有感染存在,应仔细寻找可能的感染灶。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细胞比容常升高并与失水程度有关。 
    (10)其他:偶有血乳酸浓度升高(>1.4mmol/L),休克缺氧时更易发生。亦可有血淀粉酶轻度升高,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并存急性胰腺炎。 
    其他辅助检查:依据病情可选作B 超、心电图。 
 
鉴别诊断(查看内容)
    1.临床上,对昏迷、脱水兼酸中毒、休克的患者,特别对原因不明、呼吸有酮味、血压低而尿量仍较多的病人,均应警惕本病存在的可能性。有的为糖尿病合并DKA 单独存在;有的为糖尿病合并如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其他疾病所致昏迷;有的或因其他疾病昏迷后又诱发了酮症酸中毒等,均应小心予以鉴别。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尿糖、尿酮、血糖、血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等,大多可明确诊断。
 
    2.与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所致DKA、HNDC 和LA 以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相鉴别。 
 
治疗方案(查看内容)
1.治疗原则 
    (1)首先要坚持“防优先于治”的原则:加强有关酮症酸中毒的教育工作,增强糖尿病患者、家属以及一般人群对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以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本病。 
    (2)严格控制好糖尿病,坚持良好而持久的治疗达标为本:及时防治感染等诱因,以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与发展。 
   
(3)按酸中毒程度不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轻度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应鼓励进食进水,用足胰岛素,以利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中度或重度酮症酸中毒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注意除去诱因,贯穿治疗的始终:不仅有利于DKA 的治疗及缓解,且可防治酮症酸中毒复发。 
    (5)坚持守护治疗,严密观察:列表记录血及尿化验结果,出入液量,葡萄糖、钾及胰岛素使用量,每天至少小结2 次,以指导治疗。 
2.治疗措施 
    (1)一般措施:包括:①抽取血标本,送检诊治DKA 所需各项化验,如血糖、血酮、血pH 及CO2CP、BUN
和(或)Cr、Na+、K+、Cl-等。必要时血气分析或血浆渗透压检查。并留置针头即刻连接输液装置。②采集尿标本,记尿量,并送检尿糖、尿酮、尿常规。昏迷病人导尿后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和24h 尿量,并可按需取尿监测治疗中尿糖及尿酮的变化。③昏迷患者,或有呕吐、腹胀、胃潴留、胃扩张者,应插入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或每2 小时吸引1 次,记录胃液量,注意胃液颜色等变化。④按一级护理,密切观察T,P,R,BP 四大生命指标的变化;精确记录出入水量和每小时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血PO2<80mmHg 者给予吸氧。根据所得监测资料,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治疗措施。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DKA 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缺乏,因此治疗关键首要的是迅速补充胰岛素,来纠正此时的急性代谢紊乱所致高酮血症和酸中毒。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推荐临床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①理论依据:研究认为: 
   
A.正常人每天分泌胰岛素总量约为55U,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约5~20μU/ml,餐后峰值约为60~100μU/ml。对胰全切的病人每天仅需补充胰岛素40~50U,就能维持糖代谢正常。
 
    B.血浆胰岛素浓度达10μU/ml 时能抑制肝糖分解,达20μU/ml 时能抑制糖异生,达30μU/ml 能抑制脂肪分解,达50~60μU/ml 时可促肌肉、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达100~200μU/ml 时可促K+进入细胞内。总之,血浆胰岛素浓度维持在20~200μU/ml 时即能产生最大的降糖作用,而每小时输入胰岛素2~10U 就达此有效浓度。 
    C.静脉注射胰岛素在体内的半寿期很短,仅3~5min,1 次静脉注射后血浆胰岛素浓度,于25min 后即下降到起始高峰的1%以下。因此,除少数伴有抗胰岛素现象的DKA 病人外,一般不需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DKA。   
    ②方法: 
    A.经静脉、肌内或皮下给予胰岛素,成人按每小时0.1U/kg 标准体重[儿童0.25U/(kg?h)],即4~6U/h,一般不超过10U/h。使血糖以4.2~5.6mmol/h(75~100mg/h)的速度下降,并消除酮体。若血糖下降速度小于滴注前水平30%,则表明可能伴有抗胰岛素因素,此时可将胰岛素用量加倍。一般认为静脉滴注<2U/h效果欠佳,4U/h 为足够量,6U/h(相当于成人每小时6U/h)效果可靠。 
    B.首次冲击量,一般病例可不给。重度DKA 或血糖过高(>600mg/dl)、或血压偏低者宜用胰岛素(RI)20U 静脉注射。如采用胰岛素皮下给药法时(较重病人末梢循环不良,皮下给药效果不佳)可用首次冲击量静注。 
   
C.当血糖下降13.9mmol/L(250mg/dl)时,改输5%葡萄糖(或糖盐水)以防低血糖(因低血糖不利于酮体的消除),可按胰岛素(U)∶葡萄糖(g)=1∶4~1∶6
给药[例如5%葡萄糖500ml 中加入胰岛素(RI)4~6U 维持静脉滴注]。也可按胰岛素(U)∶葡萄糖(g)=1∶2~1∶4 给药(5%葡萄糖500ml+RI6~12U)。如病人的血糖水平已降至13.9mmol/L 以下,无需再额外增加RI 量。按此浓度持续点滴使病人血糖维持在10mmol/L 左右,一直到尿酮体转阴,尿糖(+)时可以过渡到平日治疗,改为皮下注射,但应在停静脉滴注胰岛素前1h,皮下注射1 次RI,一般注射为8U 以防血糖回跳。否则由于静脉输入的胰岛素代谢清除率高,作用难以持久,如果引起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尚未完全消除,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反复发生。此外,临床已有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入胰岛素的方法治疗DKA,取得良好的效果。
 
    ③优点: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优点公认有: 
    A.方法简便易行,实施时不必等待血糖结果和省去了按血糖计算胰岛素用量的麻烦。 
   
B.安全有效,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避免发生低血糖(1%)、低血钾(3.8%)、以及因血糖和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而继发脑水肿等严重副反应,明显降低死亡率。多数患者血糖下降稳定(每小时降低75~100mg/dl),历经4~6h 血糖下降至11.1~16.7mmol/L(200~300mg/dl)水平时,所需胰岛素总量为50~60U,DKA 病情可获得有效控制。 
    C.经济、节省胰岛素用量。 
    (3)补液:对重症DKA 尤为重要,不但有利于脱水的纠正,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 
    ①补液量:补液总量一般按病人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DKA 病人一般失水4~6L。 
   
②补液种类:开始以生理盐水为主,若开始输液时血糖不是严重升高或治疗后血糖下降至13.9mmol/L(250mg/dl)后,应输入5%葡萄糖或糖盐水,以利消除酮症。
 
    ③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为原则。原则上前4h 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以纠正细胞外脱水和高渗,以后逐渐纠正细胞内脱水为主,并恢复正常的细胞代谢及功能。 
    举例:第1~2 小时:500ml/h,第3~4 小时:500ml/2h,以后500ml/3h。 
    失水严重也可前1h 输入1000ml,第2 小时:500~1000ml,第3~4 小时各500ml/h,在前12h 内输入量4000ml
左右,达输液总量的2/3。其余部分酌情于24~28h内补足。 
    (4)纠正电解质紊乱:钠和氯的补充通过输入生理盐水即可达到要求。因此,主要是补钾,或酌情补镁、补磷。 
    ①补钾:DKA 时患者总体钾丢失严重,通常达300~1000mmol/L。由于胰岛素的使用和酸中毒纠正后血pH 值升高,可促K+进入细胞内;血容量补充也能产生利尿排钾,从而加重缺钾。补钾总量:24h6~10g,每小时输入量不宜超过1.5g(相当20mmol/L)。补钾制剂:静脉输入常用10%氯化钾液,加入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液500ml 点滴,不可直接静脉注射。也可用磷酸钾缓冲液和氯化钾各半,以防高氯性酸中毒。口服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均可,以减少静脉补钾量。补钾指征及速度:除非病人已有肾功能不全、无尿或高血钾(>6.0mmol/L)等情况,暂缓补钾外,(此时可于第2,第3 瓶输液中酌情补钾),一般在开始输液、静脉滴注胰岛素和病人有尿(>30ml/h)后即应行静脉补钾。即:治疗前血钾低或正常,尿量>40ml/h 者,输液开始,立即补钾;意识清晰者,治疗开始即可同时口服氯化钾或枸橼酸钾。治疗前若血钾<3.0mmol/L,<4.0mmol/L 和<5.0mmol/L,补钾量相应为39mmol/L,26mmol/L 和13mmol/L 相当于氯化钾3.0g/h,2.0g/h 和1.0g/h。一般前2~4h 可补钾13~20mmol/L(相当于氯化钾1.0~1.5g)。DKA 缓解后继续服钾盐1.0g/次,3~4 次/d,共7~10 天。治疗中监测血钾水平、尿量及心电图,并及时调整用量,防止高血钾引起的严重后果,如心跳骤停等。 
    ②补磷:如血氯明显升高伴低血磷者,可补给磷酸钾缓冲液30~60mEq 或口服二磷酸钙2.0g/次,3 次/d。纠正缺磷,有助2,3-DPG 恢复,以改善组织缺氧,有利改善DKA 病情。但有人观察补磷与否差别不大,因此,目前认为DKA 时不必常规补磷。 
    ③ 补镁: 经充分补钾2 ~ 3 天后,
低血钾难以纠正、或血镁低于0.74mmol/L(1.8mg/dl)时,如肾功能正常,可考虑补镁。如10%硫酸镁10ml 肌内注射,或25%~50%硫酸镁2.0~4.0ml 肌内注射,或将硫酸镁稀释成1%溶液静脉点滴。能口服者可给氧化镁0.2~0.5g/次,3 次/d。补镁总量大约10%硫酸镁60~80ml/d,肾功能不良者应酌情减量,补镁过多或过快可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脏停搏,治疗时应备以10%葡萄糖酸钙,必要时静脉推注予以拮抗。国内有人提倡饮用牛奶以助补磷,此法甚为安全方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