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

时间:2014-3-26 上午 09:48:50   文章来源:卫计委    作者:佚名  

  卒中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3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除年龄和遗传因素等不可干预者外。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都与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世界各国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点之一。卒中筛查与防治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体系,普及适宜技术,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

  一、概述

  (一)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图1)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预防。指导国民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针对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险因素。

  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1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探寻病因和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预防或降低卒中再发危险。

  三级预防:针对卒中患者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预防或减轻残疾程度,促进功能恢复。

  (二)组织与管理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省、地市、县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广泛开展卒中的防治,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早期规范干预和管理。

  医疗机构应探索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工作一体化连续性服务模式和综合性防治措施,形成跨学科防治协作机制,为相关专业多学科协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持续的、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卒中筛查防治门诊和卒中病区(单元)。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联合,逐步建立区域内卒中筛查与防治协作服务网,实行双向转诊协作机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健康指导

  (一)生活方式干预

  1.戒烟:(1)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2)动员全社会人员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戒烟咨询、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3)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动吸烟危害性的认识。

  2.控制体重:(1)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取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病危险;(2)体重指数正常值为18.5~23.9kg/m2,24.0-27.9kg/m2为超重,≥28.0kg/m2为肥胖。

  3.合理饮食: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进食谷类、牛奶、豆类和肉类等,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限制红肉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10%总热量)和胆固醇(<300mg/d)的摄人量;限制食盐摄人量(<6g/d);不喝或尽量少喝含糖饮料。

  4.体力活动:采用适宜个体的体力活动。(1)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力活动之前,应考虑进行心脏应激检查,全方位考虑运动强度,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2)成年人每周≥3次适度的体育活动,每次时间≥30min(如快走、慢跑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5.限制饮酒:不饮酒;饮酒者应适度,一般男性每日摄人酒精不超过25g,女性减半,不酗酒。

  (二)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一般每年检查1次为宜。了解心脑血管有无异常;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高危个体应进行颅内外血管评估,发现异常应积极干预。对于有卒中家族史的人群,应及时接受遗传咨询,评估卒中风险。

  (三)重视卒中早期症状

  卒中早期症状:(1)突发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涎;(2)突发视力模糊或失明;(3)突发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4)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头痛、呕吐;(5)突发不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遗忘或记忆障碍,尤其是伴有1-4项中任一症状时。出现卒中早期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应及时就医,以缩短入院前的延误时间。

 

[1] [2] [3]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