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并发症的治疗策略

时间:2010-9-24 15:21: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肺性脑病
  
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目前多主张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早期、足量,≥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静脉注射或静滴为原则。再根据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并结合临床疗效,予以调整使用抗生素。
  
正确供氧,纠正缺氧:多采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给氧法(1~1.5 ml/分),按病情每日吸氧>10~15小时,尤其是晚间供氧不可忽视。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对于痰液黏稠者,适当补液以降低痰液黏稠度而易于咳出,或予以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昏迷病人应按时翻身、拍打后胸背以利于排痰。对有嗜睡、神志模糊、意识障碍、二氧化碳分压>78 mmHg者,可使用肺脑合剂(含尼可刹米5~10支或利他灵2~3支、氨茶碱0.25~0.5 g、地塞米松5~10 mg,也可加入酚妥拉明5 mg或东莨菪碱0.3~0.9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缓慢滴注,1~2次/日,有较好的改善神经精神症状的作用。对于气道壅塞经上述治疗无效,而pH<7.3、氧分压<5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70 mm Hg者,应考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应用呼吸机以改善通气。
  
脱水剂应用:脱水剂可减少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100~200 ml,静脉注射。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能降低细胞膜及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应短期、适量、突击应用,可用地塞米松20~30 mg,1次/日,3~5天。
  
镇静药应用:因镇静药可抑制呼吸中枢,影响通气功能,仅对躁动不安抽搐者使用,以免机体耗氧增加产生更多二氧化碳,加重呼吸衰竭。可选用对中枢神经作用小,作用时间短的镇静药,如10%水合氯醛10~15 ml,保留灌肠;地西泮(安定)5~10 mg,肌肉注射。
  
酌情应用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如ATP、辅酶A、肌苷、细胞色素C、精氨酸、脑活素等,可纠正脑细胞功能,促进意识恢复。
  
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在处理时应参考血气、电解质化验结果,密切结合临床,应注重个体化。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肺心病急性发作时,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性酸中毒,是肺心病酸碱紊乱中发生率最高者。
  
常见诱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痉挛,镇静药使用不当,氧疗错误所致。由于缺氧,无氧代谢产生过多乳酸,肾功能不良,排酸能力下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使pH值明显下降而继发性高血钾、低血氯。
  
治疗关键是改善通气,当pH<7.2时,应适当补碱,如5%碳酸氢钠。同时应注意,酸中毒纠正后可引起抑制呼吸、通气功能下降而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肺心病治疗后通气改善。排钾利尿药的应用及补碱性药物,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治疗方法是停用排钾利尿药,补充氯化钾。
  
呼吸性碱中毒:发生率较低,多发生于气管切开或人工辅助呼吸掌握不当,通气过度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正确使用呼吸机可防止。
  
代谢性碱中毒:由于进食少、呕吐、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利尿剂造成低钾低氯碱中毒,补碱过量也可引起。治疗原则同“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补氯化钙、氯化铵;肝功能不良者可用盐酸精氨酸;如出现手足搐搦者可静脉注射钙剂。
  
低钠血症:长期厌食、限盐者大量应用利尿药,可出现低渗血症,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易误为肺性脑病,应及时补充钠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只有祛除和控制病因,DIC才可能治愈。因此治疗关键是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及时消除诱发因素,尤其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高凝期应抗凝治疗,早期足量应用肝素,按病情轻重及个体状况而异,一般用量为50 mg,2次/日,静滴,每天观察凝血时间,保持在15~30分钟为宜,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双嘧达莫(潘生丁)、阿司匹林。同时应积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加强局部止血等。
  
上消化道出血
  
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
  
禁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与食物。使用制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或氧化镁、胆碱能拮抗药如阿托品、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山莨菪碱以及西咪替丁等。
  
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血。
  
DIC可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氨基己酸。
  
插胃管抽出胃内容物后,注入去甲肾上腺素8 mg加冰水200 ml,每4~6小时1次,用药间歇注入牛奶。
  
休 克
  
应及时找出诱因,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措施,首先补充血容量(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必要时输血,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如为心源性休克应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肺心病伴发冠心病
  
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约占25%,多因感染、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应激刺激,以及脱水、红细胞代偿性增高、血黏度增高,导致血液流态流通异常、冠脉血流量减少而加重或诱发冠心病。这类患者还常伴随肥胖、高脂饮食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因,心绞痛发作多表现为典型症状,使用硝酸类药物可缓解。由于其可与肺心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故一旦明确诊断,应确定病因及诱发因素,区别两者孰轻孰重,制订治疗方案。
  
治疗时与单纯肺心病不同点有:①心力衰竭时用洋地黄剂量较单纯肺心病者酌情增加;②心律失常时需及时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③如有心肌梗死或心绞痛时可用哌替啶(度冷丁);④心源性休克应以升压及血管扩张药同用,使血压保持在低水平;⑤改善微循环和抗凝,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