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免疫球蛋白相关知识

时间:2008-11-4 上午 11:15:17   文章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作者:佚名  

血液制品可能存在不可控制的风险有哪些?

血液制品为健康人血浆提取,尽管对原料血浆进行了严格地筛选和检查,并在生产工艺中进行了严格的病毒灭活处理,仍无法完全排除传染已知/或者未知致病因子的可能性。

什么是GMP体系?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GMP)是现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药品生产管理方式,它对企业生产药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厂房、设备、卫生、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等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药品GMP,实现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是减少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最重要保障,是确保所生产药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重要措施。

GMP体系起源、发展及现状?

1963年美国首先开始实施GMP制度。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后,证明GMP确有实效,故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药典》的附录中收录了该制度,并在1969年的第2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建议各成员国采用GMP体系作为药品生产的监督制度。1979年第2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向成员国推荐GMP,并确定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法规。此后30年间,日本、英国以及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本国的GMP制度。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一共有100多个国家颁布了有关GMP的法规。GMP的诞生是制药工业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制药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始。实施药品GMP认证是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的一种手段,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GMP体系的基本内容?

GMP是保证药品质量的科学系统、有效制度,对企业生产药品全过程所需要的人员、厂房、设备、卫生等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内容包括: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回收、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等各项制度和详细要求。

我国GMP推行过程?

我国提出在制药企业中推行GMP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参照一些先进国家的GMP制订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稿),并开始在一些制药企业试行。

1988年,根据《药品管理法》,卫生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8年版),作为正式法规执行。

1992年,卫生部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8年版)进行修订,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总结几年来实施GMP的情况,对1992年修订的GMP进行修订,于1999年6月18日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到1999年底,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药品GMP认证;2000年底,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实现全部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生产;2002年底,小容量注射剂药品实现全部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生产。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我国监督实施药品GMP工作顺利实现了从2004年7月1日起所有的药品制剂和原料药均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的目标,未通过认证的企业全部停产。

通过实施药品GMP,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制药工业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药品生产秩序的逐步规范,从源头上提高了药品质量,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制药企业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国际声誉。

我国加强药品生产企业GMP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1)加大跟踪检查力度,每年制定跟踪检查计划。将有不良行为记录、药品抽验不合格或重点监管的百余家药品生产企业列入计划,明确对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跟踪检查要求,保证跟踪检查效果。

(2)对可能存在问题的企业及时组织核查,发现问题,依法严肃处理。发生药品不良事件(不良反应)时,在第一时间派出人员对企业的药品生产进行检查,查找问题发生原因,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3)为适应药品生产监管工作新形势的需要,防止企业出现通过药品GMP认证后的管理滑坡现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监管方式,在原跟踪检查的基础上创立了飞行检查制度,即事先不通知被检查企业而对其实施突然的现场检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