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常见传染病的诊断

时间:2008-12-10 16:37:57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文章导读:


布鲁氏菌病
  一、疑似病例:
  具备以下3项者:
  1.发病前2—4周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如皮毛工业等(包括羚羊、野鹿等野生动物)、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布病疫苗的生产、使用密切接触。
  2.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关节酸痛、肝、脾、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布氏菌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内反应24小时后红肿浸润超过2.5×2.5厘米以上
  二、确诊病例:
  1.病原分离、血液、体液培养出布鲁氏菌。
  2.试管凝集反应1:100—1:160++以上(目前国内定1:100++,但国际定1:160++)。对半年内有菌苗接触史者,虽达1:100—1:160++,过2—4周应再次检查,效价升高1倍以上方能确定,最好用补体结和试验检查。
  3.补体结合试验1:10++以上。
  4.抗人血球蛋白试验1:400++以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2、3、4之一。

炭疽
  一、疑似病例:
  1.皮肤炭疽:不明原因引起的皮肤局部出现红斑水疱,继而呈溃疡和黑痂及周围组织的广泛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
  2.肺炭疽:不明原因引起的寒战、发热、呼吸困难、气急、紫绀、咳嗽、咯血样痰、胸痛、休克。
  3.肠炭疽: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呕吐物及粪便为血性。
  二、确诊病例:
  1.病前半月内有与牛、马、羊等牲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频繁接触史,或接触死家畜及其污染物,剥死畜皮,食死畜肉,或从事皮毛加工、屠宰及兽医;
  2.从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粪、痰、血液及脑脊液涂片检查到革兰氏阳性两端平齐的大杆菌或分离到炭疽杆菌;
  3.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菌苗接种除外)。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

 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
  一、疑似病例:
  疫区有衣虱或蚤类孳生及鼠类活动。突然持续性高热、不能立即确定其他病因,伴剧烈头痛及皮疹病例。
  二、确诊病例:
  1.起病4—7日出现斑丘疹,可伴有神志迟钝或谵妄或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精神症状。
  2.补体结合实验(CF),血清效价≥1:8为阳性,≥1:32为现患诊断。
  3.立克次体微量凝集试验(MA),血清效价≥1:8为阳性,≥1:256为现患诊断。
  4.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为阳性,(micro—IE),IgM,IgG≥1:16为阳性,IgM≥1:32,IgG≥1:256为现患诊断。
  5.间接血凝试验血清效价(IHA)血清效价≥1:8为阳性,≥1:800为现患诊断。
  6.外斐氏试验(WF),≥1:160为现患诊断参考效价。
  7.取发烧期病人血液接种雄性豚鼠,体温>39.5C连续2天以上,其恢复期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者,阴囊肿大(流行性—,地方性十)仅作参考。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6项中任一项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疑似病例:
  在疾病流行地区的蚊虫叮咬季节,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颈抵抗、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二、确诊病例:
  1.曾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
  2.高热昏迷、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膜刺激症状、及大脑椎体束受损(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
  3.高热、昏迷、抽搐、狂躁进而呼吸衷竭、循环衰竭而死亡。
  4.从脑组织、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乙型脑炎病毒。
  5.脑脊液或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6.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和2或1+2+3并除外细菌性脑膜脑炎。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或5或6

黑热病
  一、疑似病例:
  有流行区内生活史,具备以下表现:
  1.黑热病: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进行性肿大、贫血及营养不良,怀疑为血液病而久治不愈者;
  2.皮肤黑热病:无论有无黑热病史,出现丘疹、结节、褐色斑或红斑等皮肤损害,不能以其他病解释;
  3.淋巴结型黑热病:腹股沟、腋下、肘部、颌下或颈等部位淋巴结肿大,不能以其他病解释。
  二、确诊病例:
  1.骨髓或脾或淋巴结穿刺液,或皮肤组织涂片镜检或培养查见利什曼原虫;
  2.病原学检查虽阴性,但血清免疫反应,例如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呈阳性反应,可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综合判定,或用锑剂获得治愈者。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疟疾
  一、疑似病例:
  在疟疾流行季节疟区居住或旅游,近年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接受过输血,出现间歇发作寒战,高热和大汗,继以症状明显缓解,可伴有脾肿大和贫血:或不明原因的高热、寒战、昏迷、抽搐等症状。
  二、确诊病例:
  1.用抗疟药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者。
  2.血液检查发现疟原虫。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

 登革热
  一、疑似病例:
  本病流行区蚊虫叮咬季节中,急起发热、头痛、眼球痛、肌痛、关节痛、鼻衄、出疹、淋巴结肿大者。
  皮疹为斑疹,一般在发热4—5天热退再起时出现,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随体温下降皮疹消失,少数病例可有烦躁、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症状。
  高热下降,而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或有注射部位局部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自发出血、血压下降者。
  二、确诊病例:
  1.居住于流行地区,或曾去流行地区旅行,5—9天前有被蚊虫叮咬病史。
  2.束膊试验阳性,自发性出血。
  3.脉搏微弱,出现休克。
  4.病毒分离阳性,并鉴定为登革热病毒。
  5.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6.恢复期血液IgG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1与2或1与2与3。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或5或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昵称:  (欢迎留言,注意文明用词!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内容: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中医人保持中立

网络购物更多

广告赞助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院 | 医学考试 | 健康养生内科 | 外科 | 妇科 | 儿科 | 性病 | 皮肤 | 五官 | 肝病 | 两性 | 健康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