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期分型
胆囊癌的分期是基于肿瘤局部侵润和淋巴转移的病理特征。其中最常见的是Nevin分期:
NevinⅠ期:癌组织仅位于粘膜内即粘膜内癌或原位癌;
NevinⅡ期:癌组织仅位于粘膜及肌层内;
NevinⅢ期:癌组织累及胆囊壁全层——粘膜层、肌层及浆膜层;
NevinⅣ期:癌组织累及胆囊壁全层并有胆囊淋巴结转移;
NevinⅤ期:癌组织累及肝脏或有胆囊邻近的脏器转移或远处转移。
这一分期可反映手术方式和病期、生存率间的密切相关性,曾被许多国家沿用至今。此分期的Ⅰ、Ⅱ期采用单纯胆囊切除,一般效果良好,多数病人可存活五年以上,甚至治愈。Ⅲ、Ⅳ期病例若行根治性切除,五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Ⅴ期不论采用何种术式,无一生存率大于五年。
其它分期有TNM分期和日本胆道外科协会分期,使用不多。
胆管癌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
上段胆管癌:其又称高位胆管癌、肝门胆管癌、肿瘤位于胆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位于后者部位的肿瘤又称Klatskin瘤。
中段胆管瘤:肿瘤位于胆囊管水平以下、十二指肠上缘以上的胆总管。
下段胆管癌: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上缘以下、乏特壶腹(Vater ampulla)以上的胆总管。
其中以上段胆管癌最为好发,占胆管癌的43.4-75.2%.
胆管癌的Bismuth分型:1975年法国学者Bismuth将肝门胆管癌分为4型,对指导外科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BismuthⅠ型:肿瘤位于肝总管,未侵犯汇合部;
BismuthⅡ型:肿瘤已累及汇合部,但未侵犯左右肝管;
BismuthⅢa型:肿瘤已侵犯右肝管;BismuthⅢb型:肿瘤已侵犯左肝管;
BismuthⅣ型:肿瘤已侵犯左右肝管。
播散途径
直接蔓延 胆囊癌易侵犯周围脏器,在确诊时仅10%的病人病变仅限于胆囊壁。69-83%的病人肿瘤直接侵入胆囊窝处肝脏Ⅳ、Ⅴ段,40%的病人有十二指肠、胃或横结肠侵润,57%的病人有肝外胆道侵润。
淋巴转移 约45-80%的胆囊癌手术及尸检可发现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途径主要是循胆囊淋巴回流,首先经胆囊肌层和浆膜下层转移至胆囊淋巴结(又称哨兵淋巴结)再至胆总管周围淋巴结,后分两路:一路流至胰十二指肠淋巴结,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另一路流至胰后淋巴结,肠系膜上血管周围淋巴结。
常见的血行转移部位为肝、肺、骨等。腹腔种植转移,少见。肝门部胆管癌较易侵润肝脏,并可沿胆管周围淋巴、血管和神经周围间隙向肝内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扩散,远侧胆管癌易侵润胰腺和十二指肠,淋巴转移则向胰十二指肠后,上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周围和腹腔动脉周围转移,晚期者可发生肝内转移,腹膜种植以及肺脑肾骨等远处转移。